图文来源于作者团队,欢迎各科研团队投稿。
编辑:陈敏/主编:王旭/学术顾问:寇兴然
大连工业大学胡蒋宁教授:基于糖原的pH和氧化还原敏感的人参皂苷Rh2纳米颗粒用于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Biomaterials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柳氮磺吡啶(SASP)、氨基水杨酸、皮质类固醇等抗炎药。然而,这些药物由于疗效差和副作用严重而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治疗效果高、副作用少的新治疗方法。人参(PanaxGinseng)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在亚洲国家已经使用了数千年。人参皂苷Rh2作为人参的重要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等活性。但人参皂苷Rh2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据报道,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地将生物活性分子输送到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率,成为近年来的科学热点。基于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纳米尺寸可以有效地积聚在炎症结肠组织中。同时,纳米颗粒不仅可以减少传统药物的副作用,还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胡蒋宁教授等在国际期刊Biomaterials发表了题为Glycogen-basedpHandredoxsensitivenanoparticleswithginsenosideRh2foreffectivetreatmentofulcerativecolitis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构建了一种pH和氧化还原敏感的纳米颗粒,以有效递送人参皂苷Rh2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论文第一作者为大连工业大学博士生徐玉,通讯作者为大连工业大学胡蒋宁教授。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达文献页面)。
成果介绍
该团队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两亲性聚合物LA-UaGly,所得的两亲性聚合物LA-UaGly可以有效负载人参皂苷Rh2形成Rh2纳米颗粒(Rh2NPs)。Rh2NPs表现出pH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的药物释放行为。一方面,Rh2NPs可以有效内化至RAW.7细胞中,保护细胞免受炎症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比例;另一方面,Rh2NPs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NO)和活性氧的水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Rh2NPs有效缓解了小鼠的体重损失,维持小鼠的结肠长度,减轻小鼠肝脾肿大,降低MPO活性和炎症因子的水平,并增加了药物在结肠炎组织中的保留时间,延缓了药物在体内的清除率。此外,Rh2NPs不仅可以显著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保持结肠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还显著抑制了炎症因子IL-1β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值得一提的是,Rh2NPs还可以有效维持小鼠肠道菌群的稳态和平衡。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该工作由大连工业大学博士生徐玉、在胡蒋宁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朱蓓薇院士的悉心指导。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中央资金引导地方科技发展(批准号JH6/)等项目资金的支持,表征工作得到了大连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yzl/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