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为许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目前上市的靶向药物有几十个,已经成为很多病种的主流治疗方案,靶向药还有更多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会在未来逐渐上市。
什么是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环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靶向治疗的药物很明确,目标就是肿瘤细胞,对其他正常细胞影响较小。靶向药针对的是癌细胞上特定的靶点,比如某个特有的基因突变。肿瘤的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调节因子、蛋白水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都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靶向药物和化疗的目的都是直接杀死尽可能多的癌细胞。比起化疗,靶向药物理论上只会抑制癌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伤害,因此副作用小很多。典型代表是针对白血病的格列卫(Bcr-Abl基因突变)和针对肺癌的易瑞沙(EGFR基因突变)。
靶向药物副总用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由于作用机制不同,靶向药作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同时也会产生在靶毒性。靶向药物针对的往往是对肿瘤生长非常重要的蛋白,可以说是癌细胞生长的重要食粮。靶向药物通过抑制这些蛋白活性,从而达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药物也会“饿死”一些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这点和化疗有点类似。比如肺癌EGFR靶向药物易瑞沙,对表皮细胞有副作用,所以患者使用后会有明显的皮疹。
靶向药并发症1.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靶向细胞中很多药物都会导致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失常,高血压、心梗等问题。例如:当靶向药物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时会发生血栓而出现梗死,最终会而导致冠脉综合征;而如果患者本身就有QT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或有心律失常的因素,在靶向治疗时就需要当心QT综合征。
2.呼吸系统并发症靶向治疗下的呼吸系统会出现间质性肺炎,感染,气胸等。例如厄洛替尼,克唑替尼还有其他各种分子靶向药都会导致间质性肺炎,许多患者在做了穿刺之后暂时出现的是弥漫性肺炎,肺泡组织感染,肺泡出血等临床反应。有的患者出现上述情况之后使用激素可以缓解,但是部分患者症状依旧没有改变。而抗间质性肺炎的药物是否可以缓解间质性肺炎的情况,每个报道上表述的不一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其他并发症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还有许多,例如消化系统有可能出现肝衰、穿孔、结肠炎等,肝衰主要就是保护酶减少、肝脏损伤、影响凝血系统等;穿孔和结肠炎主要是进行激素治疗或者手术;神经系统可能出现混沌、意识障碍、慢性脑病,癫痫等。
靶向药的效果靶向药物因为直接针对性杀死癌细胞,起效往往比较快。如果有效,通常几个星期,甚至几天,就会发现肿瘤缩小,或者肿瘤标志物降低。比如,易瑞沙平均起效时间是6个星期,患者医院复查,就会知道是否有效了。但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进化,一段时间后几乎无一例外会出现抗药性,需要换药,极少出现长期存活或治愈。
抗癌药很贵,因此最好只用在能受益的患者身上,何况用错药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经过多年研究,很多靶向药物的使用原则越来越清楚,一般就是携带某种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比如有EGFR敏感突变的肺癌,使用EGFR靶向药物,多数会有效。有ALK突变的肺癌,用ALK靶向药,效果也很好。目前很多靶向药的使用已经比较“精准”。
再好的药也不会对%患者有效,对患者而言,有药物可选当然是好事,甚至越多越好。关键是要认清每个药的特性,了解它是否合适自己的情况,找到最“精准”,最好的组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yzl/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