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学友是当年我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带教的进修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勤于笔耕,终于成长为全国师带徒导师,而今他又如此精心培养弟子,我特别高兴!
中医师承,贵在师徒同心,徒弟诚心尊师好学,老师真诚精心教导!夏斌师徒堪称典范。特将弟子跟师心得与老师批语刊发于下。
----马有度
夏斌主任中医师(左)与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马有度(中)合影。跟师学习体会医院学术继承人
主治中医师蔡霞
夏斌老师运用参苓白术散经验介绍
泄泻;汗证;带下;粉剌;中医药治疗;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主治脾虚湿盛所致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微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症。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夏斌老师常常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以及其他证属脾虚湿盛的疾病,疗效较为满意,现举例如下:
1、泄泻
赵某,女,64岁,退休工人,既往无特殊。因“反复大便稀薄,一日数次4年”于年5月28日就诊。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稀薄,便次增多,屡经中医西医治疗,症状仍反复发作。初诊症见:面色萎黄,前额闷痛,入夜口干,渴而少饮,纳差乏力,双足冷痛,大便稀薄,一日数次,小便调匀。舌偏暗,苔薄白微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
中医辨病:泄泻。
辨证:脾肾两虚,湿邪内蕴,风寒化热,胃肠不和。
治法: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疏风祛邪,调和胃肠。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30g茯苓15g炒白术15g怀山药30g建曲15g山楂15g砂仁6g白芷10g连翘15g薏苡仁30g炙甘草3g
4剂,1日1剂,以清洁饮用水煎煮,砂仁后下,取汁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前额闷痛,入夜口干,双足冷痛,大便或干或稀,或白或黄,一日三至四次,小便调匀。舌偏暗,苔薄白微黄,脉沉缓。予原方4剂,1日1剂,用法同前。
三诊:前额闷痛减轻,入夜口干好转,仍双足冷痛,大便稀软,杂有粘液,一日二次,小便调匀。舌偏暗,苔薄白微黄,脉沉缓。仍予原方6剂,1日1剂,用法同前。
后因感冒来院就诊,诉大便不调等症基本消除。
泄泻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病理因素重点是湿,故《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就本病而言,患者缘由脾胃气虚,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湿邪内生,故大便稀薄;脾失健运,胃不受谷,于是症见纳差;脾胃虚弱,气血精微难以化生,四肢肌肉失荣,故见面色萎黄、四肢乏力;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气机郁滞,津液不布,故入夜口干;久病体虚,易感外邪,邪犯阳明,故前额闷痛。综合上述症状仔细分析,可见脾虚与湿盛是导致泄泻的关键病因,所以运用参苓白术散酌情加减最为适宜。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山药健脾益气;砂仁醒脾化湿;薏苡仁健脾除湿;建曲、山楂消食导滞;连翘疏风清热利窍;白芷祛风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旨在健脾益气,渗湿化湿,调和肠胃,疏风祛邪,平衡寒热,故服药14剂,泄泻得愈。
2、汗证
杨某,男,18岁,学生,既往无特殊。因“反复手足汗出6年”于年7月4日就诊。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汗出,未就医治疗。初诊症见:手足心汗出,紧张汗出尤甚,汗多时手足如洗,精神不减,饮食如常,二便调匀。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局限性多汗症。
中医辨病:汗证。
辨证:湿热蕴结,肺脾气虚,腠里空疏。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益肺,固表敛汗。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牡蛎散、三妙丸加减。
处方:党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5g黄芪30g牡蛎30g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浮小麦30g乌梅10g五味子6g
8剂,1日1剂,以清洁饮用水煎煮,牡蛎先煎,取汁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手足心汗出,紧张汗出尤甚,精神不减,饮食如常,二便调匀。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沉缓。上方去党参、茯苓,加白芍30克酸甘敛阴;增生地30克养血凉血。8剂,1日1剂,用法同前。
三诊:平素手足心汗出已止,紧张时仍有少量汗出,精神不减,饮食如常,二便调匀。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沉缓。上方去生地以防滋腻太过;增怀山药以健脾益气。8剂,1日1剂,用法同前。
汗证的病变部位虽在卫表肌腠,但与肺、脾、心、肾病变机理密切相关,多因阳虚、阴虚造成,总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空疏,津液外泄所致。本例汗证与一般汗证不同者,既有肺脾气虚,又有湿热蕴结,故选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合用牡蛎散、三妙丸加减以健脾益肺,调和营卫,固表敛汗,清利湿热。辨证准确,遣方用药恰当,因此予药24剂即获满意疗效。
3、带下
肖某,女,46岁,饭店厨师,既往有高血压、慢性直肠炎、痔疮病史。因“白带色黄,量多味臭半月”于年8月15日就诊。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带增多,未就医治疗。初诊:小腹隐痛,白带黄稠,量多味臭,月经不潮,过期月余,平素月经无定,或经水延后,或一月二潮,色暗量少,经行五至六日,经前心烦失眠,小腹隐痛。
查体:血压/84mmHg,头颅五官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双下肢无浮肿。舌偏暗,苔薄黄,脉细。
西医诊断:1、阴道炎;2、月经不规则。
中医辨病:1、带下(脾肾两虚,湿热下注)。
2、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脾虚,冲任失调)。
治法:疏肝理脾,清热利湿,补肾调经。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妙丸加减。
处方:党参30g茯苓15g白术15g怀山药30g砂仁6g薏苡仁30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5g黄芪30g赤芍15g
6剂,1日1剂,以清洁饮用水煎煮,砂仁后下,取汁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二诊:小腹隐痛已止,白带减少,臭味消除,仍带下黄稠,月经不潮。舌偏暗,苔薄黄,脉细。药已见效,勿须更换,投上方6剂续服。药后电告,带下痊癒,月经来潮。
“带下”之名,首见于《内经》。主要病因是湿邪,脾肾功能失常乃发病内在条件,病变部位重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盖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浊下注,损伤任带二脉,导致任带固约无力,于是带下量多;湿郁化热,湿与热结,湿热下注,故带下色黄味臭。湿热蕴结,瘀阻胞脉,气机不畅,胞宫失养,故小腹隐痛。肝郁脾虚,脾失健运,影响气血生化,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导致冲任失调,故经行超前错后。因本例带下、月经先后无定期,病机皆存在脾气虚弱,所以二种疾病均选参苓白术散为基础药方。由于当前疾病以带下为主,月经失调为辅,故具体给药时以参苓白术散联合四妙丸[1]治之。诸药配合,共奏疏肝理脾,清热利湿,益气止带,补肾调经之功。
4、粉剌
周某,女,13岁,在校学生,既往无特殊。因“反复面部丘疹2年”于年7月15日就诊。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丘疹,中西医治疗,症状反复发作。初诊:头发脱落,面部丘疹,按压有白色脂栓溢出,喜睡多寐,活动汗出,精神不减,饮食如常,二便调匀。舌淡红,苔薄白黄,脉沉缓。
西医诊断:颜面痤疮。
中医辨病:粉刺。
辨证:肺脾气虚,湿热内盛,壅遏肌肤。
治则:清热利湿,补益肺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
处方:党参12g白茯苓12g白术12g怀山药12g砂仁3g薏苡仁12g黄芪24g防风9g僵蚕9g蒲公英24g地肤子12g
6剂,1日1剂,以清洁饮用水煎煮,砂仁后下,取汁ml,分早、中、晚3次温服。
上方患者家长曾在院外药房自购12剂,共计用量18剂,服药完毕,诸症悉除。随访至今,病未复发。
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之曰粉刺。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西医称之为痤疮。
本例患者为青春期少女,生机蓬勃,阳气偏盛,营血偏热。盖脾失健运,湿邪内聚,热与湿合,湿热壅阻肌肤,故见面部丘疹,按压有脂栓溢出。脾主运化,主肌肉,为后天之本;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脾肺气虚,生化之源不足,宣发肃降功能减慢,脏腑组织、皮肤毛发缺少濡养,故喜睡多寐,头发脱落。肺卫气虚,腠理不密,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故活动汗出。因本病病机属于肺脾气虚,既兼湿热阻滞,又夹卫表不固,所以选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以清热利湿,补益肺脾。
结语
综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原为脾虚夹湿而设,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是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各科医生只要周密细致地辩证分析,凡属脾虚夹湿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该方适当化裁,用治病机相同、证候相同的其他疾病,皆有显著良效。
参考文献
[1]朱明刚.唐明春.张安富.夏斌医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
作者简介
蔡霞(-),女,主治中医师,广西中医学院中医学本科毕业,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夏斌主任中医师学术继承人。医院内分泌代谢专业进修学习。研究方向:中医内科消渴、瘿气病的预防与治疗。导师评语导师点评:
参苓白术散证治琐谈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为脾胃气虚,夹有湿邪而设。由人参、白茯苓、白术、山药、陈皮、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甘草组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白茯苓健脾渗湿;白术健脾燥湿;山药益气补脾;莲子肉健脾止泻;白扁豆健脾益胃;砂仁芳香化湿;薏苡仁健脾除湿;陈皮行气和胃;桔梗宣利肺气;甘草调和诸药。11味药物相互配合,具有益气健脾,和胃渗湿之功。主治脾虚夹湿所致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微黄,舌质淡,苔白腻,脉虚缓等症。
参苓白术散由四君子汤构架化裁而成,临床极其常用。主要作用是补气,其次才是渗湿。无论五脏六腑之气、经络之气、四肢百骸之气,皆有补益作用。其组方特点是药性中和,不热不燥,不寒不腻,补益而不滞,渗湿不伤正,既能作平补、康复调理药方,又能用治久病、疑难杂症。就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记载:“参苓白术散治脾胃虚弱,……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现代药理研究,参苓白术散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血流变学指标,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举凡肺气虚自汗、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慢性腹泻、五更泻、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痤疮、慢性湿疹、妇人带下、病后体虚、神经衰弱等病,证属脾胃或脾肺气虚,夹有湿邪者,以参苓白术散隨症加减,都可获得较好疗效。继承教学指导老师:夏斌导师简介
夏斌(-),男,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毕业,合川区名中医,重庆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4年,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对痰饮、肺胀、喘证、心悸有深入研究。已诊治门诊患者45万余人次,诊治住院患者余例次。撰著《雅俗医学》、《夏斌医论集》2部,合编《中国青年中医药优秀论文荟萃》、《中医百家新论》等书9部。在国家级、省级、港台47种医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篇。业绩载入《中国高级专家学者传》、《世界名人录》等多种大型辞书。目前正致力于第六批全国老中药专家师承教育、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8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