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上小动物疾病复杂多样化,需要临床医师不断提高诊疗水平,西医擅长辨病,中医擅长辨证,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诊疗方法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文章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上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动物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动物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01
—
小动物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新探
自以中医和西医结合在一起,小动物疾病的诊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医不是万能的,西医也不是万能的,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很多小动物疾病至今仍束手无策,中医有所长,西医也有所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中医和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治疗的手段和方法就会更加多样化,临床的治疗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中西医结合蕴含和保存古代及近代系统医学的精华,又融合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中西医结合一定比单纯的中医或单纯的西医好,如何做到中西医有机结合,确确实实提高疗效,这就需要小动物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出新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小动物医师在自觉地不自觉地联合应用中药和西药,但并不能做到有机结合,不少是中西药的凑合,目前存在三种中西医用药欠妥的现象:一是中药凑西药,用了西药之后又开中药,或用了中药之后又开西药,如细菌感染,西药用抗生素中药用清热解药。二是中药西用,西医诊断后按药理作用用中药,如炎症用清热解毒药。三是一病一方,一种病用一个经验方或一种药,如感冒不论风寒风热一律用感冒冲剂,这几种方法,有时碰巧可能有些疗效,但这不是中西医结合,而中西医凑合,不能充分发挥中药西药的协同作用,反而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西医的科学结合,理论上渗透融合,诊断上相互作用,治疗上取长补短,药物上协同配合,可大大提高诊疗效果。
小动物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明显,个人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理念互渗相结合
中医西医由于各自形成年代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医疗实践选择性不同,从而医学的理念理论,认识的方法大相径庭。在对动物研究的方法上,西医学以还原理论及公理化方式,从解剖分析方法入手,着重于躯体形态研究;中医学以系统论模型化方式,从综合演绎方法入手,着重功能系统研究。在对病因的认识上,西医学持病因病理决定论,以病理解剖的判断为金科玉律的裁定;中医则是正邪相争的理论。在诊疗模式上,西医实施辨病定论,推行群体化、规范化、标准化治疗;中医则实施辨证论治,推行个体化、差异化治疗。在治疗思想上,西医以消除病因,清除病灶,以直接对抗和补充替代疗法为主要手段;而中医强调正气为本,通过药物、针炙等手段来激发自身抵抗力,来调动阴阳平衡。
由于两种医学的存在,为我们拓宽思维空间、充实治疗方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吸收中西医的优秀理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犬鼻炎为例,急性鼻炎是鼻腔粘膜感染性炎症,具有传染性,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常见致病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西医检查主要看鼻腔是否有化脓性感染存在,细菌感染局部红肿、疼痛,抗生素治疗有效。病毒感染无化脓炎症存在,可用抗病毒药治疗。而中医对于鼻腔充血化脓性感染病理变化模糊不清,但整体观念和辨症论治是中医优势,中医认为,伤风鼻塞的发病是气候变化无常,风邪乘之,内袭于肺上犯于鼻而发病,由于夹有寒热不同,故有风寒风热之分,在治疗方法上,采用分型论治,风寒外袭型治法采用疏风散寒通巧为治则,选方用荆黄败毒散进行加减,风热外袭型治法以疏风清热、清凉解表为原则,可用桑菊饮合银翘散加减。由于中医治疗针对性不强,治疗作用缓慢,若将中医宏观治疗与西医微观治疗相结合,既重视局部病理变化,又注意改善全身病理变化,不仅起效快,疗效好,而且全身症状得到缓解,康复速度较单一的治疗方法要好。
二、理论互补相结合
中西医以不同的理论体系阐述动物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机理,两者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均有正确性又有局限性,以微论实证及还原论的思维方法为主的西医学理论,需要借鉴中医学宏观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而习惯于宏观整体思维和推测演绎方法的中医学理论,需要充实微观实证及还原论研究方法所积累的知识成果,把两种理论科学通融交汇和结合,用于指导小动物疾病治疗,必然产生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治疗效果
急性胰腺炎是很多犬在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该病通常指胰腺水肿或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病,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由胰消化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进入发展到胰腺自身消化的一种炎症,病因主要有暴饮暴食刺激胰液分泌过量,或饮食不当摄入油腻的食物导致十二指肠疾病引起胰腺炎,另外药物、手术、创伤均可引起胰腺炎,由于其病因是胰酶的激活,对于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西医治疗原则是减少胰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主张禁食和胃肠减压,即以静为主,中医认为本病湿热内蕴瘀毒互结,基本病机是“不通则病”,既六俯以通为用,治疗以通俯散热为主。西医具有营养支持抑制酶的分泌、抗感染、抗体等优势,而中医通里攻下的承气汤、清胰汤、大柴胡汤更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类方药能改善胰腺循环,抑制或消除炎症介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排泄毒素,疏通肠道功能。临床上在西医综合治疗下辨症用药,有血瘀者滴活血化瘀药,伴黄疸者滴茵栀黄注射液,中后期气血亏虚者静滴黄芪、参麦等制剂。中西医结合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在临床上也可用中医药理学指导使用西药,以作用于胃肠动力中药为例,活血理气药有促进胃动力作用,润肠通便和消食导滞药有促进肠道运动作用,健脾益气药有对胃肠道平滑肌朋双向调节作用,理气行滞药可降低消化道平滑肌的紧缩性并解痉止痛,临床可参考这些药理学知识来优选药物,又如犬很多慢性胃病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药理研究表明黄连、黄苓、大黄、蒲公英、虎杖有良好的抑制HP作用,故在胃病中常用。
三、辨病辨证相结合
辨证为中医之长,辨病为西医之长,中医辨证着眼于全局,辨证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辨明各种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简而言之,辨证就是辨明疾病的证候,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是中医在诊治疾病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制定相应的治法,在中医学中症、证、病具有不同的含义,证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和水肿等,任何疾病总是要通过若干症状或体征表现出来,但症仅是疾病的表现,而不是疾病的本质,“证”是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病因、病位、病性等方面作出病理概括,从某一角度反映了疾病本质,如犬患外感风寒后,初期属于风寒表现,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则可入里传热而成为里实热证。“症”与“证”之间是有联系,既证有一组特定的内在联系的“症”构成,如恶寒发热、鼻塞流清鼻涕为表寒证。发热出汗舌质红,脉数为表热证,所以症与证是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症是辨证的前提,证是辨证的结果,论证的依据。一个病可以包括若干个证,而同一证又见于不同的病,如感冒既有风寒证又有风热证,血瘀证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等不同疾病之中,正是由于症与证概念不同才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如同是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治则有辛温解热和辛凉解表之异。反之病虽异但证相同,则可异病同治,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都可出现血瘀证,都可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但辨证过于笼统,定位定性不确切,不利于明确疾病的性质,不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和根治,不同的小动物医师可辨出不同的证。西医辨病是以解剖组织、生理生化学、病理学为基础,以实验室检查为依据,注重局部病理变化,对疾病的病因病理观察比较深入,细致具体,诊断确切,能及时而准确把握疾病的变化,治疗针对性强,但辨病常忽视整体。
双重诊断是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最佳形式。临床上多采用先辨病再辨证的方法,即先进行西医诊断再进行中医辨证,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具体用法如下:
1.辨证用药结合辨病用药
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辨病的药,如治疗犬传染性肝炎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抗病毒的中药,如苦参、板兰根、案如莲、蒲公英等,CPT升高加用五味子等降酶药,治疗消化溃疡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入海螵蛸等制酸药和白芨、五灵脂、甘草等保护胃粘模药。如HP阳性加用黄苓黄连等抑菌药,胃动力不足消化不良增加胃肠动力中药,如槟榔、厚朴、枳实、莱服子等。治疗细菌性痢疾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加用苦参、马齿苋、地锦草等抑菌药。
2.无证从病,无病从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可弥补辨病与辨证不足,如对西医无病可辨者,可用中医辨证方法弥补,对于中医无证可辨者,也可用西医辨病方法弥补。既无病从证,无证从病。
临床上有一些疾病虽然有病变存在,但却无不适症状,无症可辨,无药可下,这时可不辨证而用病理变化处方用药,如犬猫在体检中发现膀胱结石、腹腔肿瘤等,不少犬猫无任何症状,无证可辨,治疗则从病入手,分别采用利胆消石、清热解毒、活血结瘀等方法治疗,又有一些疾病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神经性呕吐、功能性腹泻,西医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但临床症状明显。还有一些疾病不能明确诊断,西医无药可下,这时可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3.舍证从病,舍病从证
西医的病常能反映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总体属性,而中医的证反映疾病变化过程中病理变化本质,疾病在不同阶段矛盾不同,治疗重点不同,有时随证治之,有时随病治之。如治疗犬病毒性肠胃炎,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犬精神差,神疲乏力,舌质发白,脉功或微绝(皮肤弹性差,眼窝下陷,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少尿无尿,常伴有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可致体克),根据临床症状可舍病从证,进行辨证论治治法,益气养阴生津可选用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5—20ml于5%GNS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经过数天治疗病犬症状缓解。第二阶段,一方面继续清除症状,另一方面针对病毒性肠胃炎的病理本质进行治疗,选用一些抗病毒中药,如黄芪多糖注射液、板兰根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选择性治之,即舍证从病治法。第三阶段,本病治疗得当,大多数犬预后良好,但少数犬会出现脾胃虚弱症候,这时可选用健脾益气和胃法进行调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四、标本缓急相结合
标与本是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缓与急是指病势的缓和与急迫状态,临床治病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西医给药途径简单,急救设备完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抢救手段和措施,在急性病的抢救方面优势突出,中医学虽然也有针刺、中成药等急救措施,但在疾病急救时常不如西医那样明显,但中医擅长扶持正气,调理脏腑,在疾病调治与康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中西医通过优势互补,标本缓急有机结合,有利于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如犬急性肠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等危重疾例,可先以西医包括手术、输液、输血、抗感染抗休克等方法紧急抢救后,以中医方法协助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再可以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促进疾病的痊愈与康复。
中西医在疾病治疗上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西医在治疗急性病、细菌性疾病、单纯性疾病、局部性疾病等更具优势,而中医治疗慢性病病毒性疾病、复杂性急病、功能性疾病方面更具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疾病的具体情况发挥中西医治疗特点,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或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西医先治,中医后治,或中医先治,西医后治,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犬急性黄疸性肝炎,可以中医清热解毒为主,西医保肝护肝辅助治疗,能迅速退黄,增进食欲,恢复肝功能。治疗胃溃疡,首先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的分泌,迅速缓解疼痛,再用中医中药调理。
五、扶正祛邪合并应用
扶正与祛邪并用,中医西医都重视提高机体抵抗力,各自都有独特的手段和方法。中医扶正与祛邪兼用则扶正不会留邪,祛邪而不伤正。但在具体运用时,又须区别正邪主次强弱,若正虚较急重者,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如犬细小病毒肠炎后期出现气阴两伤,此时应益气养阴扶正,但应加用祛邪之药祛除余邪。相反以邪实较明显,应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如犬病毒性肝炎早期,其治疗在祛邪同时兼顾扶正。尚有部分病毒性疫病可扶正祛邪并重,如犬细小病毒、冠状病毒早期可出现气阴大虚,其治疗可扶正祛邪并重。西医主要通过免疫和补充替代方法提升抵抗力,用抗菌、驱虫、切除等手段消除病因,若将两种医学有机结合起来,必然起到更大治疗效果。
1.中医扶正,西医祛邪
用中医中药扶助正气,西医西药消除病因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如犬肿瘤切除后进行化疗,化疗时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同时极大伤害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中医则能很好地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化疗毒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加皮、黄精、猪苓多糖、香菇各糖都能增加继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2.中医祛邪,西医扶正
用中医中药祛邪,用西药提供支持,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策略。如犬胰腺炎、肠便秘等大多属于阳明腑实证,根据“六俯以通为用“理论,常用承气汤、清胰汤、大紫棚汤等通里攻下,以清泻顺胃实热,去其病祛,同时用西医西药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又如在犬肝炎治疗同时,在西药保肝治疗同时可用中医利胆退黄药改善肝功能,利尿除胀消退腹水,通便泻热醒神志,清热解毒控制感染,从而提高了肝炎治愈率。
六、整体局部相结合
动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全身的变化可能表现为某一局部的异常,局部的病态可能是整体失常的反映,所以治疗疾病时应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临床上把整体与局部治疗巧妙结合起来,形成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案。
犬溃汤性结肠炎以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临床特征,病因可能与肠道感染、食物过敏、免疫异常有关,是整体病变与局部病变作用的结果,治疗可采用中药整体治疗,西药局部治疗配合。中药健脾益气,调节免疫力治其本,同时局部可选用消炎药灌肠,促进局部溃疡愈合。反之,难治性结肠炎也可西药用抗生素整体治疗,局部用中药灌肠,均可取得疗效。中西医结合要比单一的西医中医疗效好,值得推广。
猫皮肤纤维肉瘤与猫肉瘤病毒有关。硬肿块常浸致皮下组织导致皮肤无毛形成溃疡,治疗可采用西医整体治疗,中医局部配合,西医治疗主要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外科手术和免疫调节疗法,中药局部治疗可用中药外洗,如板蓝根、黄柏、紫草、桃仁、红花、煎水涂擦局部。对于纤维肉瘤初期也可用中医整体治疗,配合西医局部治疗。中医初期以清热解毒散结为主,对改善症状,防止扩散有一定疗效,西医局部可采用放射疗法,中西结合可大大提高疗效,如发展癌变则扶正祛邪,但预后不理想。
七、内治外治相结合
外治法具有用药方便,起效迅速,作用准确和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外治若配合内治可起到理想的疗效。在临床上,常可见到犬皮肤息肉,该病变主要集中在腹部、胸部、四肢等部位,西医治疗手术切除,中医药治疗本病,内外兼治,外治者治其标,内治者治其本,对皮损播散,宜扶正祛邪,调整机体自身抵抗力为要。在息肉早期可口服活血解毒汤,并用百部雄黄酒外擦。西医治疗可采用手术将息肉切除,内服抗生素,外涂抗生素软膏。若将中医内治法与西医外治法,或西医内治与中医外治法结合一起,可大大提高治愈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结合治疗小动物疾病疗效显著。时代在发展,中医在发展,西医在更新,中西医结合将会在未来小动物疾病治疗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叶东医院湖北武汉
02
—
病例探讨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