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先辨湿重还是热重→再辨病位
要慢慢治。
湿重——燥湿
热重——清热
湿热要看作整体情况去辩证。不管什么成因,只要见到是湿热,就辨湿热。
湿有弥漫性,上焦会向下,中焦会向上向下
湿最大的特点是黏连。
湿(阴邪)堵阻气机。湿→遇热→蒸腾向上,湿热熏蒸,郁滞在一个地方
本来身体有湿,
1.遇到雨水天就更加湿,加重病情
2.夏天时就与暑互结,增加热势
3.冷亲感冒就变成寒湿
4.风热感冒就变成热湿(风热感冒夹湿,银翘散去牛蒡子和玄参+滑石,杏仁。/香薷饮/如果:热湿,黄连香薷饮又要合银翘散加减)
长期湿热→入血,在胃—胃溃疡,在肝—血热,湿热下注,胆囊炎,在下焦—下焦的问题
上焦:心,心包,肺
中焦:脾,胃
下焦:小肠,大肠,膀胱,肝胆,肾
?如若影响脾胃肯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大便黏连,腹部发烫→有湿热
?如若头痛、肝胆经、偏头痛,同时伴随两腮爆痘痘、大的有浓的痘痘,大腿内侧生一些东西→有湿热
以哪个地方为中心都会上下影响
肝胆有湿热可能造成咳嗽
向上影响咳嗽影响心包等等
向下移影响月经影响大小肠,脾胃
大部分湿热起源于外邪(外邪是指淋雨,热亲,受湿热邪气等等)。
肥甘厚味是助长湿热的行为。
超负荷的吃,令脾胃功能受损,产生积聚,起初还未有生湿,先生热、发热,长期这样影响脾功能,产生脾虚,就生湿,这是内部原因。
——————————————————
大部分外邪病位在上焦。
从口鼻而入,先袭击肺,令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咳嗽;通调水道变差——无小便,少汗或无汗;湿热肺郁,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头重如裹,四肢沉重。
中焦湿热弥漫到上焦也可以有以上症状,下焦湿热无以上症状,有都是很微
影响到肺就会影响到胃,无胃口,恶心,呕吐
影响到脾胃就大便溏泻,大便不利,黏连,小便不爽
湿重于热:怎样令病人最快排出水,就怎样治
上焦湿热→出汗,排汗→辛温宣透(调整肺功能),芳香化湿——一定要落行气药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轻的药)
藿香,苏叶,香薷,白芷,淡豆豉,青蒿
藿香正气散,霍朴夏苓汤,新加香薷饮(治暑湿感冒)
*在上焦不用分湿多还是热多,如果外邪影响肯定会发烧,若不发烧肯定会咳、有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不宣,令痰留在肺里,那就是有湿*
肺不能正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水分来到了肺里就停在肺里,就成痰,遇热就成热痰,遇寒就成寒痰,或不寒不热痰。
病变在肺里,慢慢变成痰,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
严重痰浊蒙蔽心包
影响心就会:在肺症状的基础上+神志呆滞,昏昏沉沉,严重时会谵语,脉滑,有力,数,儒
影响心时,还是用宣肺的方法,令肺功能正常,严重影响心时,用芳香醒神药,如:菖蒲郁金汤
——————————————————
上焦弥漫到中焦,或中心点就在中焦→热多湿少,湿热并重,寒湿比较少
脾胃功能失调
脾湿→不吸收
胃热→吃得多
阳虚的人湿来到中焦→寒湿
热底的人湿来到中焦→热湿
湿重于热,湿浊困阻,以湿为主,首先影响脾
热重于湿,以热为主,首先影响胃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有身热,无汗出,有热可是不严重,周身酸痛,胃气胀,口淡淡,无胃口→脾湿,大便黏连、不爽,厚腻白苔
辛温开郁,苦燥药,辛开苦降:白术,苍术,白蔻仁,厚朴(行气),陈皮,大腹皮
*温燥性的药一下落太多会助长热,要轻轻的用*
?异功散——健脾,祛湿,补脾气,苔白用
?参苓白术散(较燥,要看着来用)
往来寒热兼并的话→大元饮(透膜原)
热重想饮水,湿重不想饮水。两者都会导致大便黏连。
热重于湿,厚腻黄苔。
若舌头变干变粉苔,干燥,无小便,太热,津液受损→先透热,清热,还要滋阴。不要燥湿利尿,黄连、黄芩不能用。
中焦湿热可用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白滑苔不口苦,黄苔会口苦(肝胆问题)——蒿芩清胆汤
白虎加术汤→热湿,
口干舌干不用苍术,必要时加人参
口干舌苔未干可用苍术
——————————————————
中焦慢慢弥漫到下焦,很少直接开始病位在下焦
脾胃湿热向下注就影响大小肠运化功能
湿热邪气在未燥化前是很少伤到肝肾的
肝肾最怕阴虚,不怕湿,下焦阳气足很少生湿
肾是胃关,下焦肾气好的话不会直接来下焦
肠道消化功能失常,造成炎症,大小便不通,排出不畅
最快的方法排出——利尿,拉出来
茯苓,薏米,泽泻,猪苓,车前子,滑石,通草
湿热,
?湿阻膀胱,小便不利,不通,热尿,尿少,无尿的小便问题;
身重,恶心呕吐,无胃口,身热不扬同时伴随小便问题。
?若影响肠道问题,就造成肠道湿热阻滞,便溏,黏连,经常上厕所也拉不出来,同时伴随其他湿热病症。
在膀胱→利尿,茯苓,冬瓜皮,薏米水,泽泻,猪苓等等
在大肠→宣清导浊汤
热湿,
?湿热互结在膀胱,尿频,尿急,热尿,热淋,黄浑浊,痛——八正散+紫花地丁、苦参
?在肠道,结肠炎,肠出血,大便黏连,黄褐色浆糊状——枳实导滞汤
——————————————————
湿热并重时容易在皮肤上生疮毒,金露消毒丹
——————————————————
任何的热,如果不管它,就是入到营分和血分
所有热症最终都是伤阴,伤阴就伤肝肾
湿热→热症夹湿
热痰黏,猪油膏甘,祛湿祛来祛去都不行痰不去,这时候就要清化,把痰清出来,不能用温的燥的药。
二陈汤,温,黄芩燥,太燥,越热痰越黏连,越积越大块痰
清化——清热化湿
——————————————————
健脾醒胃
健脾:薏米,白术,山药,茯苓
醒胃:白豆蔻,神曲,麦芽,山楂,砂仁
一定要加行气药,消滞行气导滞药
上焦:苏叶,藿香,苏梗,杏仁
中焦:陈皮,大腹皮
下焦:厚朴,枳实
上焦:藿香,白芷,苏叶,香薷,淡豆豉,青蒿
中焦(燥湿):半夏,苍术,蔻仁,草果,厚朴,大腹皮,陈皮,白术
热比较重时,用苦寒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下焦(利水淡湿):
无什么热,以淡湿为主:猪苓,泽泻,薏米,车前子,通草,滑石,淡味渗湿利尿的
热重时:木通,竹叶,栀子,灯芯草,加健脾醒胃药
湿热病不能落甘甜药,会助长湿热
忌大汗,忌大下(会损伤脾阳)
燥湿行气
大便不通是黏连造成的而不是干燥造成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