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印刷为人手执字钉排版,因为字钉的字是镜像反刻的,一不留神,就会把字排错,对于这种执错字钉的行为,雅称为~手文之误,粤语则叫~执错字粒。邮戳的字钉是活动式,也是需要每天、甚至每小时更换,稍不留神,就会错置。因清民时期邮政入职需凭商担保,有连坐的责任。加上有专业培训,故正式员工的业务素质都很高,认真负责,特别是民国早中期。如果你注意收集,就会发现清代或民国的错字钉日戳并不多见。如按比例来说,民国的比清代的为少。但到了新中国,错字钉戳却是多如牛毛,见怪不怪了!邮戳错字钉的出现,非常偶然,小的局所马虎点,出错易于理解。但有些业务繁忙的城市大局,也偶然会出错,可能是字钉更换频繁之故吧。附图第一件是汉口一支局.7.12-上海7.15-美国平信。粗看汉口小圆戳中的日期,很像21日,但上海中转戳却是15日,不可能时光倒流穿越回去。把汉口小圆戳转过来一看,原来是把“12”的字钉倒置了。但不细心的话,很难发现这个~手文之误!附图第二件是上海11支局在抗战胜利邮政恢复初期寄出之国际航平,日戳字钉清晰排列为:14.1.12.11。很明显,年份35(民国,即公元年)排错为12了。两件不同地方的戳封,巧合的都是“12”出错,看来民国时期,12是个梗。图文/麦国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a/10656.html
上一篇文章: 蜂窝信封袋,您的绿色邮寄新选择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