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维得利珠单抗肠黏膜组织药物浓度,比血清浓度能更好反映治疗效果
文献来源:InflammBowelDis.Oct20;27(11):-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既往的观点与实践:维得利珠单抗(VDZ)是一种整合素α4β7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被证明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目前,通过治疗药物监测(TDM)优化生物制剂疗法,正在逐渐成为炎症性肠病(IBD)疾病管理的普遍做法。
对于血药浓度过低导致疗效不佳的患者,剂量优化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相当比例的患者重新获得疗效。
但是,单纯检测维得利珠单抗的血清药物浓度,可能不足以指导药物剂量优化,因为维得利珠单抗血清浓度与疗效之间关系,目前仍不清楚。
部分研究表明,维得利珠单抗血清浓度与临床缓解率存在相关性。但也有研究没能证实这种相关性。
此外,在维得利珠单抗血清药物浓度足够、α4β7受体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仍然有患者接受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无效。
其中一个复杂的因素是,维得利珠单抗与淋巴细胞表面的α4β7整合素结合后会被内化,这可能影响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
维得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淋巴细胞表面α4β7整合素与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MadCAM-1结合,从而阻止炎症细胞向肠道聚集。
但除了淋巴细胞之外,嗜酸性粒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细胞前体也表达整合素α4β7,因此可能会影响维得利珠单抗的药物浓度。
通常认为在正常剂量下,血清中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远远超过阻断整合素α4β7的需要,但可以想象,肠粘膜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可能受免疫细胞类型的影响更大。
因此,分析黏膜中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也许会提供更准确的检测结果,来来反映维得利珠单抗真实的药物剂量-疗效关系。
不仅仅是维得利珠单抗,其它生物制剂中也有类似的发现。有研究显示血清和肠道炎症粘膜组织中,抗-TNFα药物的浓度并不一致。
因此,分析肠粘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维得利珠单抗的疗效机制,以及潜在的优化治疗方案。
存在的问题:
维得利珠单抗药物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血清药物浓度似乎无法完全解释治疗效果。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维得利珠单抗血清浓度、肠黏膜组织浓度,与治疗效果治疗的关系。从而指导维得利珠单抗优化治疗方案。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包括37名成年IBD患者,所有患者都存在内镜肠道炎症病变,并开始使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
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第16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和肠粘膜活检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
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计算维得利珠单抗血清谷浓度和肠黏膜组织浓度。
使用CD和UC临床评分和内镜评分,评估临床、内镜应答和缓解。使用粪钙卫蛋白作为炎症生物标志物。使用Nancyindex评估组织学缓解。
分析结果显示,IBD患者血清和肠粘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的浓度呈正相关(r2=0.83;P0.)。
肠黏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浓度越高的患者,内镜下黏膜炎症改善程度越好。
但维得利珠单抗血清浓度,没有观察到与内镜下黏膜炎症改善程度有关。
此外,粪钙卫蛋白下降和内镜应答的患者,肠粘膜组织中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的药物浓度显著更高(分别为P0.01和P=0.04)。
因此,维得利珠单抗治疗16周的肠粘膜组织药物浓度,与血清药物浓度相比可以更好的反应客观治疗结果。
肠粘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药物浓度,未来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药物监测标志物。
启示和影响
之前的研究已经提示维得利珠单抗的药物浓度与疗效有关,但药物浓度与IBD黏膜炎症改善的相关性还不准确。
这项真实世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肠黏膜(而不是血清中)维得利珠单抗浓度,与黏膜炎症改善相关性最强,与客观治疗应答相关。
这表明肠粘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浓度,与治疗第16周的客观治疗结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这意味着对于那些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不应答或失效的患者,肠粘膜组织中(与血清相比)药物浓度,可以更好的指导维得利珠单抗优化治疗。
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维得利珠单抗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趋势。而且,达到内镜改善或缓解患者的肠粘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药物浓度更高。
从机制上讲,这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维得利珠单抗肠粘膜组织浓度,与IBD患者疗效和应答相关。
抗细胞因子药物主要在肠粘膜发挥作用(靶点在炎症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主要在外周血中发挥作用,阻止淋巴细胞迁移和聚集α4β7的募集。
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从血液到组织的分布,取决于血管通透性和血管上皮细胞介导的胞吞作用。
尽管理论上黏膜炎症区域血流量和通透性增加,可能导致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浓度增加,但这项研究观察到,肠粘膜组织中药物浓度降低与粘膜炎症增加有关。
最近有学者提出,维得利珠单抗除了可以阻断淋巴细胞向肠粘膜迁移,而且可以调节固有免疫反应,与伤口愈合M2巨噬细胞调控有关。
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单克隆抗体作用是其Fc部位介导的,抗体独特效应可也对于维得利珠单抗的组织分布和治疗效果中发挥作用。
维得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不仅与整合素α4β7有关,治疗有效性可能还受其它复杂相互作用影响,这些相互作用发生在肠黏膜。更好了解维得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
总之,这项前瞻性研究表明维得利珠单抗的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肠粘膜组织中维得利珠单抗的药物浓度,与治疗第16周的炎症改善和黏膜愈合相关。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