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信封介绍| 信封发展| 信封优势| 信封市场| 信封前景| 信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信封 >> 信封发展 >> 正文 >> 正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篇

来源:信封 时间:2018-7-19

溃疡性结肠炎

(一)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粘膜、关节、肝胆等的场外表现。黏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

超过六周的腹泻程度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

(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似息肉、桥黏膜等。

(三)黏膜活组织学检查

建议多段多点活检,组织学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

(1)固有膜内弥漫性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

(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

(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

(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3)隐窝结构改变。

(四)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或VIRI结肠显像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

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于3次。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清白蛋白、电解质、ESR、C反应蛋白(CRP)等。有条件的单位可行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白等检查作为辅助指标。

(五)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大体和组织学改变见上述UC特点。

克罗恩病

(一)临床表现

CD最常发生于青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性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消化道表现主要有腹泻和腹痛,可有血便;全身性表现主要有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肠外表现与UC相似;并发症有瘘管、腹腔脓肿、肠狭窄和梗阻、肛周病变,较少见的有消化道大出血、急性穿孔,病程长者可发生癌变。

腹泻、腹痛、体重减轻是CD的常见症状,如有这些症状出现,特别是年轻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如伴肠外表现和(或)肛周病变高度疑为本病。肛周脓肿和肛周瘘管可为少部分CD患者的首诊表现,应予注意。

(二)内镜检查

1.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应列为CD诊断的常规首选检查,镜检应达末端回肠。镜下一般变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各种黏膜炎症,其中具特征性的表现为非连续性病变、纵行溃疡和卵石样外观。

2.小肠胶囊内镜检查(SBCE):对发现小肠黏膜异常相当敏感,但对一些轻微病变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且有发生滞留的风险。SBCE检查阴性,倾向于排除CD;阳性结果需综合分析并常需进一步检查证实。

3.小肠镜检查:目前我国常见的是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该检查可直视下观察病变、取活检及进行内镜下治疗,但为侵入性检查,有一定并发症的风险。小肠镜下CD病变特征与结肠所见相同。

4.胃镜检查:少部分CD病变可累及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但一般很少单独累及。原则上胃镜检查应列为CD的检查常规,尤其有上消化道症状者。

(三)影像学检查

1.CT或磁共振肠道显像(CTE/MRE):是迄今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标准影像学检查。该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等。

盆腔磁共振有助于确定肛周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了解瘘管类型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2.钡剂灌肠及小肠钡剂造影:钡剂灌肠已被结肠镜检查取代,但遇肠腔狭窄无法继续进镜者仍有诊断价值。小肠钡剂造影敏感性低,已被CTE或MRE代替。

3.腹部超声检查:对发现瘘管、脓肿和炎性包块具有一定价值,但对CD诊断准确性低,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可增加准确性。

(四)黏膜活组织学检查

需多段(包括病变部位和非病变部位)、多点取材。

组织学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1)固有膜炎症细胞呈局灶性不连续浸润;

(2)裂隙状溃疡;

(3)阿弗他溃疡;

(4)隐窝结构异常,腺体增生,个别隐窝脓肿,黏液分泌减少不明显,可见幽门腺化生或潘氏细胞化生;

(5)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6)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以固有腺底部和黏膜下层为重,常见淋巴滤泡形成;

(7)黏膜下淋巴管扩张;

(8)神经节细胞增生和(或)神经节周围炎。

(五)手术切除标本

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确诊标准:CD的病理学诊断在黏膜活检难度较大,需结合临床表现、肠镜所见和病理学改变考虑。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需排除肠结核。手术切除标本可见到更多的病变,诊断难度较小。

赞赏

长按







































白斑医院
白癜风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3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干货笔记
  • 下一篇文章: 经方应用五苓散加味治疗家族性结肠炎案
  • 最新文章
    1. 请柬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2. 防静电屏蔽袋的各种袋型
    3. 上海天花板级美术馆一次打卡三个
    4. 80后自述,致在乎的人想给你写封信
    5. 最新版湖南11所高校录取通知书等
    6. 四年级的同学,你会写信吗
    7. 全面解析如何写好一份申诉书Appe
    8. 您知道slit是什么意思吗英语九十
    9. 高中英语高级替换词高级句型高级
    10. 加格达奇区七小开展小小书信传真
    今日推荐
    1. 脂肪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 真实案例分享一个月时间,多发性胆
    3.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4. 喝茉莉花茶的好处与作用
    5. 经常喝的茉莉花茶有什么功效与作
    6. 痛心濮阳一男孩溺水不幸身亡
    热点关注
    1. 脂肪瘤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 真实案例分享一个月时间,多发性胆
    3.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4. 喝茉莉花茶的好处与作用
    5. 经常喝的茉莉花茶有什么功效与作
    6. 痛心濮阳一男孩溺水不幸身亡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