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国早报App·晚安十点发布时间:2小时前记者:刘豫
古诗词中,
许多美妙的形容都与书信有关。
信里有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信里有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信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见字如面,
承载着厚重的思念和绵密的情感。
说到写信,你会想起什么?
是朱生豪的“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还是王小波的“你好哇,李银河”,又或是梁思成给女儿的那句“宝贝思顺”?
“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年,24岁的林觉民慷慨赴死,留《与妻书》:“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这一封信,它是情书,是家书,是绝命书,也是爱国书,绵绵爱意,拳拳之心,任凭后来者千回百转。
写出《百年孤独》的文字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其笔下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作者本人曾这样评价这个作品:“我重写了九次,它是我所有作品里最无懈可击的一部。”这是魔幻大师马尔克斯写过的最不魔幻的一个故事。守着时间的流逝,故事中的上校等不来一封信的落寞和无能为力,才是现实主义中真正的“百年孤独”。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里,则描绘了这样一家杂货店,只要把你的烦恼和困惑写下来,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能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对于每一个难题,杂货铺主人浪矢雄治都会认真并带着善意地予以回答。因为在他看来,“写信的人,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那个破洞中逐渐消失”。
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日本电影《浪矢解忧杂货店》剧照。
你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
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拼命推着人们不断向前,生活中的一切也都被打上“快捷”与“便利”的标签。那提笔前酝酿情感的喜悦,等待回信时的焦急不安,你可还记忆犹新?
孩童时的信封里,
装着小伙伴之间的秘密期盼:
“希望我们考试都拿分,
放假了一起出去玩。”
那时年少,
节日互送的贺卡,
写着曾以为会永恒的约定: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到了青春芳华,
悄悄传递给某个人的,
是信纸上密密麻麻书写的懵懂情感,
那样简单、纯真美好。
后来去异乡工作,
夜深时望见床前明月,
才知诗仙李白的浪漫,
信上倾诉的
便成了绵长无比的思念之情。
信里不仅有期盼,有约定,
还有感激,更有嘱托。
动动手指就能聊天的
网络信息时代,
不知还有多少人
在坚守着纸短情长的仪式感……
写信,是一种有温度的传递。
当情感都浓缩在笔端,
那一笔一划写下来的文字,
也许比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yzl/10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