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一条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的热线。负责接听热线的是一群掌握心理学专业技能的志愿者。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电话连线都是走进一个陌生的、充满未知的世界,那里面可能充斥着焦虑、无奈、愤怒、忧伤或烦恼。他们会成为那个世界的倾听者、理解者,与孩子并肩同行。
11月20日,是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儿童日。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是这个纪念日被发起的目的,也是这条热线背后的志愿者们在承担的一项使命。
志愿者在热线平台接听电话。倾听和共情
年过花甲的汪克非,坐在热线室的格子间里若有所思。她头戴耳机,皱着眉头,时而在纸上书写,时而回应电话那头的讲述。
“孩子换了同桌之后表现得怎么样?”
“嗯,这就不纯粹是同桌的问题了。”
“你们有跟孩子聊过吗?”
那天是10月5日,汪克非在热线室值班。热线室位于深圳青年广场一楼,当时正值假期,办公楼里静悄悄的,而这个小房间依然灯火通明。
汪克非接到的是一位母亲的来电。她的孩子在读高中,最近老说不喜欢同桌,所以不愿返校上课。母亲很焦虑,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影响,找了老师帮忙换了个同桌,情况仍然没有好转,家里也因此争吵不断。无奈之下,她拨通了热线求助。
热线又称深圳市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由深圳团市委和市义工联发起成立,主要提供青少年的心理关怀、成长指导、法律咨询、困难帮扶等服务内容。汪克非在这条热线志愿服务了30年,对这位母亲的烦恼并不陌生。她说,“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因为过于焦虑、急功近利,忽视了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请回答》剧照同样在这条热线做志愿者的蒋昭丽,也接到过不少家长的来电。有一次,一位母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很排斥自己,不愿意沟通,没有任何办法”。这位母亲说话语速很快,滔滔不绝。在接听电话的20多分钟里,蒋昭丽一句话都插不进去。
由于平台对每通来电有30分钟的时间限制,蒋昭丽不得不直接打断对方的讲述。她对那位母亲说,“整个通话过程一直是您在讲、我在听,您的语速也有点快,有些地方我听得不是很清楚。平时您跟孩子的交流方式也是这样子的吗?”
听到这里,这位母亲停顿了大约30秒,一直没吭声。后来,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老师您提醒我了,我一直用这种方式跟孩子沟通的,是我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蒋昭丽的目的达到了。在她看来,电话咨询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倾听和共情。“其实我只是提醒了一个她没有注意到的点,之后她再自己思考,仅此而已”。这也是热线存在的意义。
蒋昭丽在记录来电者的情况。“学会与孩子相处”
这条倾听烦恼的热线,最早开始于33年前。
年10月5日,深圳设立维护青少年权益服务中心,为青少年分忧、解疑,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当时除了热线电话之外,还开设了青少年信箱,对来信保持每周回复。
汪克非第一次知道这条热线是在年。一天下午,汪克非送孩子上兴趣班后路过一间办公室,看到屋里堆放了很多信件,有的人忙着印文件,写字,贴邮票……“就像是一条流水线工作”。她很好奇,坐在办公室角落观察,发现他们在给孩子回信。
汪克非在大学读的中文系,也学过心理咨询,便主动加入回信的行列。这些信件来自全国各地,她从来信里看到,有的孩子想离家出走,有的孩子讨厌上学,比较多的孩子不能理解家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那时候‘家暴’这个词还不常见,有些父母觉得可以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当时,咨询者大多为中小学生和青年务工者,咨询的问题50%为恋爱、感情失落问题,其次是青少年权益受侵问题,还有问功课、求学求职、生理变化等问题。汪克非很惊讶,那一封封薄薄的信封里,竟隐藏了这么多的心事。
《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剧照她希望给来信的青少年提供一些帮助。打那以后,她经常往信箱组跑,一待就是几小时。一年后,汪克非决定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开始在信箱组和热线组轮班。
随着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热线电话逐渐成为主要的沟通方式。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志愿者要轮流守候在电话机旁。最忙的时候,汪克非一天接听了18个电话,几乎每通电话都持续在30分钟左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在深圳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共有位咨询师为大众提供公益咨询服务。蒋昭丽也是其中之一。
42岁的蒋昭丽是一名律师,出于爱好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她觉得,心理咨询和律师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律师懂得心理学,更容易掌握客户的心理,也能把工作中的内耗降到最低。
年,刚到深圳的蒋昭丽想多认识一些人,也想把心理学的知识用起来,便申请加入热线。每个星期四,只要没有开庭,她都会准时出现在热线室接听电话。
有同事很不理解蒋昭丽的做法,“律师卖的是时间,为什么你要把星期四空出来去做义工?”。而蒋昭丽心里明白,应该要留一天给自己热爱的东西,而且这也是一种自身心理的需要,“因为钱是赚不完的,有时候慢下来反而不是什么坏事”。
陈莉也有相似的感受,她今年68岁,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还有两个可爱的外孙。如何与孩子相处,陈莉从这条热线里学到不少。
退休之前,陈莉从事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常常与人事打交道,喜欢与人聊天。她的女儿曾开玩笑,说她“前世可能是哑巴,所以现在特别能说”。
陈莉加入热线已经有8年。她自称这么做都是性格使然,因为帮助别人真的很开心,而且还能影响自己,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青春变形记》剧照被忽视的心理问题
汪克非发现,很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其中抑郁症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
她曾遇到一个陷入感情困惑的高三女孩。这个女孩成绩优异,暗恋班里一个成绩同样优秀的男孩。高考临近,女孩担心不能与男孩上同一所大学,无法专心复习,导致成绩一路下滑。眼看自己与男孩的差距越来越大,女孩抑郁成病,甚至自残。
当时,接听电话的汪克非听出女孩很难过,“她说话时哽咽,好像在强忍泪水”。等女孩停下讲述后,汪克非建议女孩“哭出来吧”,她才终于放声大哭出来。有两分钟时间,汪克非什么都没说,只是戴着耳机静静地陪伴女孩。等女孩的哭声变小,汪克非才开始与女孩对话,并教她一些帮助放松心情的技巧。
抑郁群体年轻化的问题,也体现在今年公布的一组数据中。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等联合打造的《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学业压力已经成为压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
汪克非认为,现在家庭教育的“内卷”、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新冠疫情的影响等,都有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上的变化。
汪克非在接听电话。除了社会环境因素外,生理因素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比如多动症,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高发年龄一般在12岁之前。
心理咨询师杜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gc/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