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信封介绍| 信封发展| 信封优势| 信封市场| 信封前景| 信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信封 >> 信封介绍 >> 正文 >> 正文

知青岁月日记做证

来源:信封 时间:2023-3-28

#知青#

日记做证

作者:邱静波

  

  今天是丁酉年春节,我的又一个本命年。我打开尘封五十二年的“十连一年”的日记,寻访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咀嚼着当年苦涩而又甘甜的滋味。幼稚的笔触记录着我蹒跚的脚步和跳动的火焰,折射着时代的脉搏和兵团的恢弘。单单是这个为庆祝国庆十周年而设计的,画着金色天安门,红色宫灯高悬的海蓝色布制封面的日记本,便勾起了我的许多回忆。扉页上题着我初中班主任王信诚老师的赠言。

  这是那个年代最典型、最质朴的语言,却又发自内心深处,代表了时代的声音!

  在甘肃兵团的日子里,我经常默默地注视着这段题词,从中汲取着力量。现在我又面对这段赠言,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我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做到了!我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诲。

  我是年5月18日同名天津知青一道,乘坐同一列火车赴甘肃农建十一师屯垦戍边,参加开发河西走廊商品粮基地建设的。22日到达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三等小站玉门镇,当天拉到东营房学习队学习培训。十天之后的6月2日,被分散分配到各个连队,从此天各一方,各自在不同的环境接受考验和磨练。我被分配到号称硬骨头连队的工程团十连。

  这个时期的兵团,是一个富矿。生产建设兵团继承了部队所有好的传统和作风,南泥湾精神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集中体现和发扬。农建十一师的前身就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八一南昌起义的部队,转战井冈山,长征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为南泥湾三五九旅,解放战争时期是第一兵团。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接受了最正统的人民军队的传统教育和政治教育,培养了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艰苦奋斗,一往无前,一心为生产,一心为建设。

  甘肃生产建设兵团,是纯真年代的纯粹团体。成员纯而又纯,除了少量新疆调干和老职工,绝大部分是部队复员转业军人和城市知识青年。他们都很年轻,初出茅庐,涉世未深,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由于刚刚离开部队或走出校园,按捺不住报国图强,建功立业的激情。那时没有恋爱,没有婚姻,没有家庭,只有会战,只会干活,只知评五好、争先进,当标兵。业余生活只是写家信,看电影,俱乐部,学毛著,写心得,班务会。那时没有私密,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小圈子里,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个人的领地。动辄不是集体行动,便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这个时候,也是农建十一师的大发展期和迅速膨胀期,生产建设兵团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和复转军人奔涌而来,如同当年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一样,单就工程团而言,年以前仅有十个工程连队,而且仅限于西安、兰州和天津知青。而从年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就从十连增编到十八连,一下子扩展了八个连队,天津、济南、青岛、淄博、济宁、枣庄等城市的知青源源不断地涌来工程团。如果不是骤然爆发“文化大革命”,十九连、二十连的架子已经搭好,工程团的规模就呈几何数级增长了。“文化大革命”使兵团扩招戛然而止,已经登记在册的十九连、二十连的天津战友遽然停运。

  我在年2月26日日记中清楚地记着:潘成州排长从团里学习回来,同我们讲起工程团的发展规划。工程团的发展分为三步走:第一步6千人,第二步1万人,第三步3万人,成立工程师:目前有一项大工程,需要1万人施工12年:2月下旬到3月中旬,团里将组织人员赴新疆探讨发展建设趋势。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兵团的发展将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兵团的前景将是怎样的灿烂辉煌!那时,知青也许就没有回城的愿望了,“天涯何处无芳草”呢!

  但是,历史容不得假设,这个时期,已经闻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平静的生活中凭添了阶级斗争和走资派的内容。这又是一个新旧时代交替的时期,只是这个“新”是旧的翻版而已!十连一年,实际是一年零四十天,我度过了生活观、思想关、劳动关,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苦乐观,迈上了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台阶。

  翻阅在十连一年零四十天的日记,犹如重新进入炼狱,再次品尝卧薪尝胆的滋味。终日如泣如诉,如醉如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回首往事,既觉心酸,又感欣慰,既觉新鲜,又感陌生,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五十二年前那个遥远的时代。

  年6月2日来,年7月11日走,实际是天,十连给了我最初的人生历练,使我了解了世间还有别样人生;使我体味到何为组织,何为领导;使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懂得了五湖四海:使我体会到什么是亲人爱,什么是战友情;什么是牵挂,什么是期盼:什么是艰苦,什么是执着:政治的严酷,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冷峻,工余的欢快;工作着是美丽的,痛苦并快乐着。十连一年是兵团岁月的浓缩,将兵团战士的喜怒哀乐呈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说河西是一个大熔炉,那么工程团就是一个中熔炉,十连则是一个小熔炉,十二班就是小熔炉中灼灼跳动的火焰,而我则是在火焰中拼命扑闪着翅膀逃生的一只飞蛾,而且逃生成功。

  初到十连,驻地梁子沟,住地窝子,修建筑物;转移40里到农二团六连附近,住帐篷,挖大渠;紧急赴西干渠进口,住牛棚,返修进口工程;迁徒到农一团,住帐蓬,修水渠;搬迁柳河公社,住民房,修进口;赴东风大队,住帐篷,修进口工程;搬回连队,住帐篷,修建筑物;六、七、八班紧急赴北一支干,参加会战;六人再赴进口,抢修;搬往安西县双塔水库,整修入住劳改犯遗留的断壁残垣,修安西总干,开山打石头。

  

  

  生活空间:

  连队最多的活动是大会战、俱乐部、学毛著、政治教育、班务会、评先进。

  个人最多的活动是读来信、写回信、看电影、看晚会、读书看报、学毛著写心得、创纪录、争先进。

  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和最大的快乐及唯一的私密空间是读信写信。最大的动力是入团。

  最具感召力的活动是评五好,争先进。

  盛大的娱乐活动是看电影,开晚会。

  心灵的寄托是俱乐部,编排节目会忘掉一切。

  最佳的精神食粮是亲友们寄来的杂志。

  每天的必修课是学毛著、写心得。

  永恒的主题是劳动。

  劳动的主要形式是会战。

  最回避的话题是恋爱。

  亲情、乡情、友情尽在这一年中凸显。

  心路历程:

  班务会是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虚伪不占上风,批评直来直去,生活会往往挑灯夜战,刺刀见红。

  天天想的是明天如何干,别人提出的意见如何改,自己哪一点做得不足,如何更加全面一点,力求用一个完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听到一点批评意见或议论便如坐针毡,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力求劳动、学习、俱乐部、纪律、细小工作处处走在前头,争第一,成标兵,做完人。满脑子装的是工作,是进步,是比别人做得多一点,好一点,是别人怎么看。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犹如惊弓之鸟。

  一心争先进,已经成为二十四小时行动坐卧的主题。

  不是班长,却经常协助班长做工作,找人谈思想,谈工作;给班长提建议,提意见,评论班长的工作短长。

  兵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世外桃源;除了传统和正气之外,还有着冷峻和严酷的一面;由于初创,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知青也不是钢铁战士和保尔·柯察金:除了豪情和单纯之外,也有着龌龊和隔阂,尴尬和无奈;凡是社会上和人群中具有的优点和弱点兵团也有。

  嫉妒是人类的天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你比别人强一点。牢骚怪话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不足为怪,艰苦生活、艰苦环境不是每个人都适应得了的。

  这是一个小社会,小的如同麻雀一样不起眼,别看表面上与世隔绝,政治却无孔不入,没有审美,无须自卑,人人破破烂烂,脏脏囔囔,没有谁笑话谁,大家彼此彼此。劳动是第一光荣,荣誉至高无上,英雄不问出处。

  最大的问题是粮食危机。粮食永远不够吃,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以克服的难题,犹如压在每个人心中的一块石头。天天盼望家里寄来粮票,连里发放补助粮。仅仅一年间,家里和亲戚朋友寄来和多方支援的粮票就达斤,平均每月补贴30斤,每月吃粮80斤。年九、十月大会战,仅九月一个月就吃了斤粮食,28元工资,大部分用来吃粮食。如果用恩格尔系数来评价生活水平的话,军垦战士的生活水平大概可以拔得倒数头筹。

  工资微薄,只能果腹,不能顾家,而且一直持续了多年。九、十月是劳动强度最大的大会战期间,扣除伙食费仅余1.77元,连买牙膏、肥皂、信纸、信封、邮票等日用品也不够,最严峻的吃饭问题,也是有了粮票却没钱买成饭票了。

  发军装和棉衣时大家都很高兴,可是没想到会扣工资。扣就扣吧,怎么连印着“建设河西保卫祖国”的塘瓷茶缸都扣了1元4角7分钱哪,明明是赠品吗!于是不禁黯然神伤。当初想着参加工作了,可以补贴一下同样困难的家了。但自己的经济却永远处于紧张状态,捉襟见肘,囊空如洗。只能接受家里的援助,而没有给家中寄过一次钱,深深地内疚和自责。直到一年以后的5月份,才第一次给家中寄去区区10元钱。盼了八年,才在“运动后期”转了正,调了工资,而这时已有嗷嗷待哺育的下一代了。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每个人明里暗里,朝思暮想的情绪反应。家乡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个消息,每一个朋友的升降沉浮,都会成为喜怒哀乐的起搏器。思乡之极,偶尔也会悄悄地哼一哼朝鲜歌曲《异乡寒夜曲》。

  一切媒介都会引起深切的思乡之情——一个节日,一场电影,一个季节变换,一个战友探亲走了、又回来了,一张照片,一本杂志,一个雷声……

  一有空就会聚在一起,议论一下家乡的变化,打听一下老乡的消息,为老乡的进步而高兴,为老乡的挫折而沮丧,最先调到团部的老乡住处便是大家的落脚点。

  超强的体力劳动,无休止的大会战,15天一个的大礼拜,连续超负荷,严重地透支了青年战士们的体力。于是有意志薄弱者,不堪重负者,便私自离队,或者探亲超假,成了严重违纪的重大问题。私自离队就是逃跑,是逃兵,是耻辱,于是小会批判,大会检查,疾风暴雨,不亦乐乎。

  评五好评出了干劲,也评出了矛盾。你追我赶,互不相让,为评先进朋友反目,分开后和好如初。说明朋友之间也会有竞争,两辆快车最好不要在一条轨道上行驶,朋友最好不要在一个部门或班组,以免碰撞,影响友情。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

  “文革”乱象初露端倪。群众揭发群众,出现互相贴大字报的混乱局面,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残余!连“粗粮换细粮”也上了纲,认为这就是革命!

  批判“三家村”,采取大会自由发言方式,写好发言稿,几次没有站起来发言的勇气,既遗憾又自责,只好散会后把发言稿交上去。

  一心追求进步,却又不主动提出。认为自己条件不够,等做出突出的成绩后再向组织表露。入团,是热心的团支部委员再三找到自己头上:入党还不敢想,以致班长让自己写自传,还不知其所以然。还是另一位班长提醒我:你不主动。无怪乎调走时副指导员语重心长话里有话地嘱咐我“靠近支部,政治修养加强一些”呢。真是只知实干,混沌未开,政治嗅觉不灵敏,政治上不成熟。为什么?党员的荣誉太崇高了,还没有做好登攀的思想准备!

  这是一个涉世未深、处事谨慎、勤于自省、严于自律、襟怀坦白、勇于担当、吃苦耐劳、朴实能干、单纯热情、好学上进、激情澎湃、活力四射、思维活跃、奋勇激进,能够做出非凡业绩的好青年。但也是一个逞强好胜、敏感冲动、多愁善感、自怨自艾,具有双重性格的,政治上并不成熟的青年。自身的一切优缺点在这一年中暴露无遗!

  这既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热血沸腾的生活,一段色彩斑斓的青春,又是一段冷峻严酷、尴尬无奈、无欲无助的日子,称得上血色浪漫。但是,我留恋那个时代!因为那个时代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纯和真!

  

作者:邱静波,高级工程师,中国联运联合会专家,山东省联运委员会顾问,济宁市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知青经历:年甘肃农建十一师工程团屯垦戍边;济宁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兵团岁月——二十二年风雨路》,《军号嘹亮---兰兵团工程团十六连连史》。

来源:一壁残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9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资料企业保密管理制度范本第19章
  • 下一篇文章: 潘敦如晤澎湃新闻
  • 最新文章
    1. 潘敦如晤澎湃新闻
    2. 知青岁月日记做证
    3. 资料企业保密管理制度范本第19章
    4. 请你种下这本诗集人民资讯
    5. 论语礼记庄子沪上高中录取通知
    6. 考生和家长请注意最近别晒这几样
    7. HXWS便携式可视化无损纸张指纹提
    8. 30种常见的广告物料分类大全广告
    9. 12星座专属创意信封,双子座简约古
    10. 一张纸就能折这么多好物,在家再也
    今日推荐
    1. 脂肪瘤是怎么引起的
    2. 肚子痛胆囊息肉会癌变吗还能加入
    3.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消食和中,健脾开
    4. 女人喝茉莉花茶好吗夏天喝茉莉花
    5. 神秘大师50连胜横扫各国围棋高手
    6. 中国移动5G套餐曝光6月26日通信
    热点关注
    1. 脂肪瘤是怎么引起的
    2. 肚子痛胆囊息肉会癌变吗还能加入
    3.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消食和中,健脾开
    4. 女人喝茉莉花茶好吗夏天喝茉莉花
    5. 神秘大师50连胜横扫各国围棋高手
    6. 中国移动5G套餐曝光6月26日通信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