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进行大肠癌筛查?
大肠癌筛查的目的是检测出高危人群。我国的指南共识对高风险人群进行了警示,满足以下任意一条即可认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1、粪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排便习惯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项: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二息肉切除后,多久复查一次?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结肠镜筛查时间是3年;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1、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2、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4、大于1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5、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6、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下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三如何早期发现大肠癌?
大肠癌分期不同,其治疗效果差别很大。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5%以上,而晚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20%~30%。所以说有“大肠癌早发现3个月,多活30年”这一说法。要提高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那么,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直肠癌呢?要早期发现直肠癌,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一)重视大肠癌的危险信号大肠癌早期,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即使有临床症状,往往也因与其他良性肛肠疾病相似而被忽视。临床上常见有患者便血数月而以为是痔疮不去看医生,到后来医院检査,一摸肛门发现癌肿已经接近一圈,到了晚期。医院按痔疮治疗数月没有好转,医院一检查已是直肠癌晚期。要早期发现大肠癌,首先要对大肠癌的危险信号引起重视。大肠癌早期的表现包括: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便秘、便秘腹泻交替和里急后重感);大便性状的改变(包括大便变形、变细、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等);排便疼痛;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乏力、低热、贫血和消瘦等。一且出现上述情况,医院肛肠外科就诊,行直肠指诊和电子结肠镜检查。四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以下几类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1)老年人。
大肠癌的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大肠癌的发病率越高。
2)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包括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结肠血吸虫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3)长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
4)长期食用腌制、油炸、烘烤食品者。
5)大肠癌高发地区的人群。6)有结直肠息肉病史者。7)有结直肠癌病史者。8)家族成员中有人得大肠癌者。9)家族成员中有人得大肠息肉者。10)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等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者。11)有盆腔放疗史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7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