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2.既往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的。
3.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的。02筛查建议1.一般妇女(1)40岁之前不推荐筛查;(2)40岁开始筛查,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3)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检查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4)70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10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2.乳腺癌高危人群
(1)推荐40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2)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3)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4)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5)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MRI检查。
03预防建议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营养均衡,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2.适时生育,母乳喂养;3.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二、结直肠癌(肠镜检查)01高危对象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2.40岁以上肛肠症状持续2周的;(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2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02筛查建议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符合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对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关于筛查方法推荐:(1)FOBT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3)有条件者,可结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03预防建议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三、宫颈癌(妇科体检、宫颈涂片)01高危对象1.有多个性伴侣者;2.性生活过早者;3.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4.免疫功能低下者;5.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02筛查建议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1.21~29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2.30~65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3年1次;或者高危型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3年无异常后,每5年1次;3.筛查结束时间:65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20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4.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20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5.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03预防建议1.接种HPV疫苗;2.不吸烟或戒烟;3.安全与健康性行为;4.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5.增强体质。
四、肺癌(推荐低剂量CT)01高危对象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1.吸烟≥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2.被动吸烟;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02筛查建议1.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64排或以上多排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2.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低剂量CT复查;3.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PET/CT作为肺癌人群筛查的方法。
03预防建议1.建议戒烟;2.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3.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4.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5.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五、肝癌(常规体检、腹部彩超)01高危对象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2.有肝癌家族史者;3.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4.药物性肝损患者;5.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酪氨酸血症等;6.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7.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02筛查建议1.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03预防建议1.接种乙肝疫苗;
2.慢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戒酒或减少饮酒;
4.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六、胃癌(胃镜检查)01高危人群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60岁以上;
2.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
3.慢性胃溃疡;
4.胃息肉;
5.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个月);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恶性贫血;
11.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02筛查建议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03预防建议1.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3.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戒烟;
5.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放松心情,合理减压。七、前列腺癌(查血,常规体检)01高危人群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1.年龄50岁的男性;
2.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年龄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02筛查建议1.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
3.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
4.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03预防建议1.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建议适度体育运动。八、食管癌(胃镜)01高危人群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1项危险因素者: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6.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02筛查建议1.普通胃镜检查,每两年1次;
2.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3.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03预防建议1.不吸烟或戒烟;
2.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3.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5.不食用烫食或饮用烫水。如果上述内容太多记不住,这份小总结赶快收下吧~医生提醒很多人有个疑问,年年做常规体检,为什么还有好多人没检查出癌症呢?这是因为绝大数癌症早期可能不会影响常规体检指标。因此,癌症筛查,真的非常重要!如果单位每年都给你安排常规体检,除了认真配合完成常规项目外,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项目:低剂量胸部CT(每年/次)
胃镜和肠镜(3~5年/次)
腹盆腔增强CT(3~5年/次)
颈部及甲状腺超声(1年/次)
女性乳腺超声(1年/次)这样大概率,就可以完成以上常见8大恶性肿瘤的筛查啦!??????1.常文举医生专业擅长:结直肠肿瘤的微创治疗(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治疗),胃肠恶性肿瘤,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2.本文科普医生为常文举医生,内容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代替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3.以上内容禁止转载,好大夫在线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如对以上内容有异议,请您联系邮箱xinmeiti
haodf.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6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