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发布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权威发布服务民生
跨越大洋的传递
递送渠道
在手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前,由于交通运输落后,我们经历过漫长的邮件“慢时代”。在海内外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平华侨从海外往家里汇款和写信,只能经由“水客”和一些民间侨批馆来递送。
开平县的侨批业最早出现在清光绪二十四年(),赤坎埠利昌油糖铺首创接驳侨汇,找换金、银、外币、昃纸(外汇票据)。民国期间是开平县侨批业空前活跃的时期,专(兼)营侨批业务的水客、银号、金铺以及银行和邮政机构便在县内各墟陆续出现。
?苏州码子对照表。在侨批中有一些天书般的奇特符号,如“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这些是我国早期广泛使用的“苏州码子”,也称“草码”“花码”,是在阿拉伯数字还没在我国推广使用前的中文数字计数符号。它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产生于苏州,作为商用记数码。
水客(巡城马)
清光绪年间,通过水客将侨汇和家书带回,是开平银信主要的传递渠道之一。因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当时大多通过水路往来,他们经常远渡重洋,四海为家,所以被称为“水客”。在江门地区,水客也被称作“巡城马”“巡马”“巡洋马”,因为他们经常挑着箩筐或者背着布袋走街串巷,犹如巡城的马匹而得名。之后,银号、商号等银信机构诞生,水客与其建立一种委托关系,通常只往来于国内城乡之间,不再远赴海外。
?水客递送示意图
?正在派送银信的巡城马
?新宁铁路各乡巡城马搭车半价票
?巡城马业务广告
?民国派送银信的竹箩(2个)
?年方洲文从美国寄给开平塘口方广仁的银信。信封上写着:另补水29元,连水元。29元是当时水客收取的费用。
?年方培焕从香港寄给祖母的家书。方培焕叫祖母将家中的一条白色的手表带托水客带去香港。
?年方培焕从香港寄给母亲的家书。方培焕在信中讲到自己将要出加拿大,由于时间紧迫不能回乡下一趟,特叫母亲跟水客来香港与自己见上一面。
银号和商号
随着海外华侨汇款大量增加,银信通过香港、澳门或海外开设商店的乡亲收汇,由其亲属在家乡开设的商店负责派送。后来,银信数量急剧上升,递送无法应付,于是通过香港的金山庄、南洋庄等转汇回来,因而解付华侨汇款的银号和商号就应运而生。
银号和商号,两者在经营方式上基本相同,银号往往兼营商业,商号也同时兼营金融业。民国初年,县内侨汇业务已经十分兴旺,银号和商号遍布全县大小墟镇,乃至部分乡村。三埠和赤坎的银号和商号,除接驳县内各地的侨汇外,还承揽台山、恩平、新兴、阳江等地的侨汇。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共有侨批局42家,其中以新昌和赤坎居多。建国初期,开平县对侨批局进行整顿,经审核,全县共有25家,其中开平县16家,三埠镇(县级镇)9家。
?各银号在报刊上刊登的广告
?开平潭边园新墟两就号在侨刊中刊登广告,除专营油糖、杂货、礼饼、田料外,还兼代理邮政、接理汇兑业务。
?民国时期,赤坎镇上、下埠是开平县最为繁华的街区,商店林立,外汇和金银货币找换频繁。图为赤坎旧镇
?银号、商号建筑牢固,以前商后居(仓库)的建筑形式,其仓库大多是形如碉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铁门铁窗、防弹防火、门窗窄小,大门设木栊、铁闸防护。图为塘口镇潭溪两就号旧址
?三埠街道新昌万国宝碉楼,曾用作金铺兼营侨批业务
?三埠街道新昌元汉银号旧址
?三埠街道新昌中国药行和黄武臣堂商号旧址
?赤坎镇万宝源旧址(左二)
?赤坎镇天宝银号旧址
?年赤坎富源银号汇票
?年开平塘口墟以义按息摺簿。—年,以义银号定期向“广容”股东交股息。
?年赤坎汇华源年结总簿
?年塘口墟均义股份簿。方广宽先生占股本银壹佰元正。
?年美国芝城奇昌隆公司年结簿
?年开平赤坎万宝源银号股份簿。谢美迁先生占股本元双毫。
?年广荣号汇款来往单据。交还赤坎广绍汇单银贰佰元双毫。(编号:)
?年开平赤坎裕华银号汇款收条
?年赤坎东埠裕民金铺兑换支票单据
?民国塘口墟均义油糖铺转交的信件
?民国塘口墟惠安药局转交的信件
?民国塘口潭溪新墟两就宝号转交的信件
?民国开平四九新墟汉兴发货单
?年开平赤坎万宝源侨批局汇款通知书
?年开平富恒侨批局侨汇证明书
?民国侨批局木印章。印章包括:银号(商号)印、书柬印、发货单印、印花税完纳印等。
版权声明|开平发布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