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傅蓉蓉文/图
6月20日父亲节当天,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学生记者走进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跟着讲解员郑梦妮认识最早的书信、云鹏家书、书信的演变,以及古体书信的书写方式、不同收信人的不同称谓等等,并学着给爸爸写一封传古体家书,体验火漆封缄,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对爸爸的情感。
★古代的信
□学生记者陈志轩
(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五年级)
大家知道古时候的信是什么样的吗?我来为大家揭秘:最早没有纸,古人就用木板来代替,将字刻在木板上,然后再往上放一层木板,防止字迹被毁坏,连装信的盒子的盖子都是特制的,上面有三道凹槽和小洞,放上泥巴后就可以知道信是不是被看过。在古代,用不同的材料写的信有不同的名字,写在竹片上叫简,写在木板上的叫牍,写在白色丝织物上的叫帛……在古代,私自拆信看也是违法的,而写信也有固定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缺一不可。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学会了呢?
(指导老师:张锦宝)
★特殊的父亲节
□学生记者苏炜航
(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五年级)
6月20日是父亲节,我和爸爸一起走进博物馆,度过了这个特殊的节日。
讲解员给我们看了一封距今一千多年的信,它是佉卢文写成的,这种文字如今已经消失了。古代的人们为了不泄露信里的信息,采用了各种方法,随意拆开别人的信也会受到惩罚。讲解员又给我们讲了云鹏家书和传统家书的书写方法。接着,她拿来一叠信纸和信封,让我们也学着古人,在父亲节给爸爸写一封家书。写完后,我的脑里闪出一幅幅画面。爸爸的爱在我的心里如同屹立的高山、挺立的大树,他用坚强的身躯保护着我们的家。谢谢你,爸爸!(指导老师:张锦宝)
★纸短情长尺素寸心
□学生记者吴洺萱
(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四年级)
6月20日这天是父亲节,我和爸爸一起参加“家书抵万金”活动。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古代书信的特点,还给我们展示了一封古体信——云鹏家书,让我们大开眼界。给我们介绍完写古体信的注意事项后,讲解员让我们给爸爸写一封家书。
这是我第一次写信给爸爸,我将平日里不敢和不愿说的话,通过家书的方式向爸爸倾诉。这封信盛满了我对爸爸的爱,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我最真挚的情感。通过活动,我明白了家书抵万金,纸短情长,尺素寸心。(指导老师:郭芷涵)
★给爸爸的家书
□学生记者赵铭杨
(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三年级)
今天是父亲节,我早早来到了博物馆,同行的还有今天的主角——爸爸。
讲解员先给我们讲解了传统书信的知识,古代没有手机、电子邮件,只能写信。没有纸时,只能写在竹子、木片上。讲解员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家书的意义,让我们在父亲节给爸爸写一份传统家书。按照讲解员教的方法,我们很快就把自己想说的话写进了信里。我们还体验传统火漆封缄,把蜡烛熔化,用蜡液倒在信封的封口处,再盖上印章。当我把信交到爸爸手上时,我感觉到了爸爸内心的感动和惊喜。(指导老师:蒋绮莹)
本文来源:东南早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