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患者可以出现重症急性结肠炎(血便≥6次/day合并其他全身毒性症状)。重症急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一般通过TrueloveandWitts标准或Lichtiger评分来判定。内科治疗以静脉激素为一线药物,3天后评估疗效;无效可采用二线药物(英夫利昔或环孢素),7天后无效建议手术切除结肠。在没有出现急诊状态下(如穿孔、腹膜炎等),目前还没有单一指标可作为手术指征。腹部CT检查在重症急性结肠炎的手术预判中有无意义呢?
最近法国的的一项研究否定了CT的作用。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4例IBD重症急性结肠炎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手术分为A组(手术组)和B组(未手术组)。
CT影像相关指标包括:结肠炎部位及累计范围、肠壁厚度、肠壁强化程度、结肠袋形态、黏膜下层水肿、腹水、系膜淋巴结、脂肪增多、中毒性巨结肠、腹膜炎等。
54例病人中,41例(76%)接受手术,13例(24%)未手术。Lichtiger评分、实验室检查以及内镜评分两组间均无差异。手术组病人体重下降10%占52%,高于未手术组(0%,p=0.).手术组病人诊断时间较短,中位时间为31(1-)月,未手术组月(5-)p=0.05。39%的A组病人和38%的B组病人采用了二线药物(p=1.00)。
两组间CT影像未显示明显差异,A组中仅一例表现中毒性巨结肠。住院到手术中位时间6(0-53)天,其中35(85%)例为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10(24%)例(肠梗阻6例,造口回缩4例,腹腔脓肿2例,伤口裂开1例,静脉血栓3例)。2例需要急诊再手术。无死亡病人,中位住院时间为8[3-48]天,内科治疗中位住院时间11[3-28]天(p=0.46).随访结束时,40例完成IPAA手术。
研究认为CT并不能为临床内外科转换决策提供更多信息,目前仍建议按照ECCO指南所提及的二线药物治疗后7天无效转换外科治疗为佳,未来期待更好的临床指标能进一步明确外科手术指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