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服强碱,幼童命悬一线
来自山东的小豆豆,是一位仅2岁的可爱幼童。两月前,小豆豆因顽皮而误服强碱氢氧化钠,导致其食管气管完全闭锁。命悬一线的小豆豆曾在外院经历多次抢救,行气管切开保证呼吸畅通、胃造瘘保证营养供给,这才勉强保住了性命。然而,治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小豆豆在外院经历胃造瘘后,却发生了造瘘口渗出和漏液。无法从造瘘口给予食物,只能静脉输液维持生命。眼看幼小的孩子受到如此重创,豆豆父母心急如焚,为小豆豆四处奔波,日日寻访名医,曾到过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就医,但无奈均未能得以解决。
有一天,小豆豆的父母从网上医院消化科在胃造瘘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于是辗转联系到我科李学良、倪金良两位主任。李主任通过电话问诊,初步了解病情后,同意让小豆豆转入消化科进一步治疗。
▌瘘口渗液,幼童陷营养危机
当小豆豆刚转入消化科时,李主任发现孩子的病情比之前预想得要复杂很多。李主任初步分析,孩子在外院曾经历多科抢救,现带有气管切开插管,管口却不时地有痰液流出,询问下才得知,小豆豆在ICU期间,曾有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至今仍未完全控制。
其次,李主任考虑到,传统胃造瘘术都是在正常腹部上进行,但这个孩子的腹部竟插有一根成人用的旧式胃造瘘管,由于造瘘管的不匹配,加上长时间胃酸渗漏刺激,使得造瘘口局部炎症十分明显,腹壁上的缝线也随之已脱落,并不时地有胃液从造瘘口渗出,这大大加大了再次胃造瘘的技术难度。另外,由于长时间缺乏营养,孩子的一般状况欠佳。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孩子病情的处理都是具极大挑战。
▌精诚医道,消化团队妙手G管置换
幸运地是,李学良和倪金良两位主任急患儿家属所急,在全面了解病情后,积极思考商讨,意在制定出更精准治疗方案,并联合普外科、麻醉科、儿科多学科会诊商议,终于取得了初步共识,决定在手术室给小豆豆实施新型胃造瘘管置换术。我院麻醉科刘存明主任对患儿病情十分关心,亲自上台全程指导麻醉。胡有力副教授实施麻醉,手术室护理团队也积极配合,开启了多人团队模式奋力救治。
▲李学良教授团队联合多学科合作实施新型胃造瘘管置换术
在无法明确旧式造瘘管胃内端情况的艰难条件下,李主任和倪主任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拔除了原有的造瘘管,在普外科徐皓副主任医师、平晓春主治医师的协助下,成功地给小豆豆换上了一个含内置球囊的新型造瘘管。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小豆豆各项指标维持平稳,大家紧张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下来。
然而,波折又起,由于小豆豆腹部的造瘘口已经被原有旧式造瘘管撑大,长期胃液渗漏使得瘘口周围发炎,因而,即使换了新的造瘘管,腹部的造瘘口仍然不时有胃液渗出。我科医护人员曾给予换药等积极处理,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李、倪两位主任再次积极思考商议,决定给患儿重新手术,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终于想到了中止渗漏的方法,于是,两位主任对患儿造瘘管的固定方法进行了精准地调整,成功使得造瘘口不再渗漏。
术后,患儿的渗漏基本停止,可以从新的造瘘管给食物,成功解决了患儿每日的营养摄入问题。同时,两位主任对患儿的肺部感染等情况进行了积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在我科医护的共同努力下,小豆豆的情况日渐好转,如今已能活灵活现下地游走,与起初萎靡地蜷缩在父母怀里形成鲜明对比。令豆豆父母和我科医护人员心中充满了喜悦。
▲小豆豆术前和术后对比
▌杏林春暖,天使白衣有温情
银针凭妙手,白衣秉丹心。我科医护人员在其住院期间,不仅对豆豆呵护备至,还时常与豆豆父母交流,给予豆豆一家人战胜病魔的精神力量。年3月的某天,迎来了小豆豆两周岁生日,经我科两位护士长的筹备后,我科全体医护为从小豆豆举办了一个简单却温馨的生日party。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个日渐恢复生机的孩子,一个精简的生日蛋糕,一群医护人员温情的祝福,两位感激涕零的患儿家长,在病房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消化科医护人员为小豆豆庆祝生日
如今小豆豆恢复良好,已在上周顺利出院,在临出院之前,小豆豆的父母了无数声感恩之词,给李主任团队送上了表扬信,并赠予李主任团队一面妙手医心的锦旗。
我科李学良、倪金良主任团队于年起开展“经皮胃造瘘术“(PEGs),新式胃造瘘方法,造瘘管不必经口进入胃内,直接从腹壁穿入胃内,可以插入比传统方法更粗的造瘘管,且更换方便。该新式造瘘术,值得临床不断推广,造福广大患者,尤其适于伴咽喉或食管狭窄而需要行胃造瘘的病人,为此类患者带来福音。
▲PEGs示意图
李学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医学博士。从事消化专业28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特别擅长消化道良恶性肿瘤(息肉、腺瘤,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超声内镜,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擅长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以及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
倪金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消化病学博士,留美访问学者。擅长胆道、胰腺疾病及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内镜下诊断消化道早癌、止血、胆道及胰腺疾病的内镜治疗,阑尾疾病的内镜诊疗,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内镜下消化道重建及消化道肿瘤的光动力治疗等。
-THEEND-
不一样的消化科
供稿/陈涵
编辑/叶峰
往期回顾
张国新教授:消化道早期癌的筛查及防治
都是胆囊惹的祸
NEJM: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异时性胃癌
NEJM刊评:幽门螺杆菌治疗预防胃癌
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成功治疗一例难治性小肠出血
NEJM:中年男子腹痛切阑尾,幕后真凶大揭秘
Endoscopy:大小、形态、部位和可及性(SMSA)评分预测结肠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关键结局
Endoscopy:结肠镜检查的一种新的综合测量方法-结肠插管的性能指标(PICI)
占强主任:无锡社区早癌筛查分享
刘文忠教授:全国第五次HP共识常见问题解读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