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又快到农历五月了,说到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并多有文献记载:
“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荆楚岁时记》
“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论衡·言毒篇》
“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睡虎地秦简《玄戈》
“时端午日,都人作泥塑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百瘟辟易”——《岁时杂记》
“艾与蒲草遥供天师,悬于门额上,以象虎头白泽。”——《梦粱录》
“五月五日为地蜡日......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宜斋醮,求官拸爵,祭祀玄祖。”——《道藏·洞玄部·赤松子章历》
一、“五毒月”的由来农历五月俗称“五毒月”。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是五月又称为“恶月”。
此外,五月的卦名是“姤”,五阳在上,一阴在下,当阳气上升到了极点,再无可升之地,就会向它的反面转化,阳气渐消,不知不觉间,阴气已从地底下慢慢滋生,天下万物都能相遇,雌性的已经开始孕育。由此可以看出五月处于阳极转阴的节变之时。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空气也变得潮湿,由于有了适合的温度和湿度,所以各种毒虫、蚊蝇幼卵及微生物等进入大量繁殖期和活跃期,同时人体也极易受到湿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
因此,在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也特别容易得心脏病;此月湿热加重,易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还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脾虚湿困或湿热下注,女性易患妇科病,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的妇科病,男性易出现精气活动受阻,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容易受孕。
另一方面,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生活环境简陋,改变环境及医疗条件落后的前提下,农历五月因虫咬、中邪、感染瘟疫、精神烦躁等导致生病、死亡、意外的人陡然增加,正因毒虫肆虐、瘴气流行、瘟疫爆发、邪气伤身等引起古人对这个月的恐惧,故将这个月称之为“毒月”。
总而言之,古人认为五月(毒月)不宜行房的道理在于:端午在芒种与夏至之间,九毒日亦在夏至前后,五月即夏至前后各半月。此时阳气达于中天,而地下则阴邪外露,毒物横行,瘴气乱作,故以纯阳之毒破阴辟邪,常常用到雄黄、艾草、菖蒲等。夏至与冬至相对,正阳极反阴之时也,极而不返,则必“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此整个五月皆当精神内守闭关慎独、戒淫保身!
但是,在毒月期间,如若能够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则可益肝补肾,以达到养生保健;如若可以清心静养,内敛心神,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则可九窍通郁、延年益寿。
二、“九毒日”具体是哪几天?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一些修行人会在五月进行辟谷修行,这样一个月辟谷可以修身养性,清肠排毒、减重瘦身、调节阴阳。
从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开始、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再加上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一共10天。在这10天里,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切勿行淫,否则损耗精元、伐身折寿!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五月初五)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汉族民俗中有许多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五月十三日也是禁忌,总之如能在整个阴历五月不同房禁欲对身体修复有极大的好处。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同房者不出三年必夭亡。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矣!
以下是年农历五月的“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在这10天需要要格外谨慎(当然,最好能够保持一个月)。
初毒日
五月初五(阳历6月25日)五月初六(阳历6月26日)五月初七(阳历6月27日)中毒日
五月十五(阳历7月5日)五月十六(阳历7月6日)五月十七(阳历7月7日)末毒日
五月廿五(阳历7月15日)五月廿六(阳历7月16日)五月廿七(阳历7月17日)天地交泰日
五月十四(阳历7月4日)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日。另外,还有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大转换的节气的前后三天(最好是半个月)最好也是清净独处。
“毒月”之毒持续整整一个月,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能遵守其中的各种禁忌,也请大家在这个月里多多行善,茹素戒淫,放生积德!
三、端午养生三要点1
避秽气这个时候传染病多,空气秽浊多虫蚁,因此避秽气是关键。中药里面艾叶、苍术、白芷、菖蒲、冰片、雄黄这些药物气味雄壮,为蛇虫鼠蚁所忌,又能化湿祛浊醒神,有不错的避秽气、鼓舞正气的作用,因此我国传统习俗端午要在门上插艾条或者菖蒲。如今城市里面较为干净,蚊虫不多,但在农村以及居处潮湿、阴冷、低矮之处,这些传统方法还是很用得上的。此外,随身佩戴这些药物做的香囊也是一个办法,比起插在门上,随身佩戴效果更好。
关于香囊的配方,有一个供参考的方子:取藿香、艾叶各5克,山奈、苍术各2,冰片0.2克,把这些药物一起打成粗粉,用无纺布袋包装,再套上好看的香囊即可。如果嫌味道太重,还可以在无纺布袋外裹上一层PP棉(棉花的一种),使气味缓慢释放。一般一个香囊可以管七八平米的房间,建议厨房灶台、厕所下水道处倒是可以放几个,驱虫效果不错。
小朋友如果不习惯佩戴香囊,有的地方有以雄黄为小孩绘面的习惯,也有这个作用。另外,端午时节湿气重,南方地区尤甚,皮肤病多发,可以用中药佩兰煮水沐浴,宣达腠理,因此端午又称浴兰节。如需内服茶饮,则可以取藿香10克、厚朴花5克煮水代茶饮,颇有芳香化湿、醒脾化浊之功。
2
宁神气端午时节阳气躁动不宁,人往往觉得烦热、烦躁、失眠,此时应注意,不宜大肆玩闹,以免伤津耗气,使心神不安。《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在天地间,自然也受天地影响;端午之时尤其是正午前后,气血翻涌,当于室内静养,少事少劳,默坐凝神,使无事挂心间,自然形神正固。这一点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3
慎房事房事是一个让人气血大动、又急剧空虚的过程。五毒日时,阳气本就躁动不宁,此时同房,男女必定气血翻涌,容易诱发各种疾病,且精气大出,亏耗甚大。同房之后气血又处于虚弱的状态,不能耐受此事秽浊毒邪之气侵袭,故当慎房事。
总之,端午时节,天地之气往外往上升发,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也应自然顺应其势,此时养生,务必注意内在恬淡虚无,节欲宁心,使心神安宁,正气充足;外在巧用些菖蒲艾叶制品,避秽扶正,避其毒气。
四、端午养生学位古人认为,农历五月病邪丛生,人们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还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要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似乎也对农历五月另眼相待。
典籍《伤寒论》中讲得明白“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俨然将农历五月视为多事之秋。同时也形成了很多消解“毒五月”养生之法,比如采摘艾叶以辟邪气,佩戴香囊以清污浊,甚至有已婚女子在“毒五月”回娘家,避免与夫同房的做法。
对应症状:脾胃虚弱胃寒,湿疹,精疲乏力,心脏机能弱,容易上火。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季养生,尤其是在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让您轻松避免五月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毒五月”。
这段时间的保健必灸穴位:
1、艾灸大椎、命门、至阳可以振奋全身阳气排寒毒;
2、艾灸阴陵泉、丰隆、三阴交、复溜穴可以排水毒,湿毒,痰毒;
3、艾灸血海、委中可以排血毒,瘀毒。
必灸穴位的具体位置: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4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