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
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分析有无肠道致病菌或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止肠道传染病。
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量、食物的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进食粗糙粮食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
1.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
(1)黏液便: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黏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被发现。黏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黏液则一般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痛等。
(3)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其中细菌性痢疾以及脓黏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4)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黑色或褐色,质软且富有光泽,故称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时,可见到柏油样便、服用铁剂。药用炭之后也可排出黑色便,但无光泽,隐血试验为阴性。
(5)胨状便:呈黏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物,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绞痛之后。某些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也可排出类似的粪便,痉挛性便秘时粪便表面亦可有少量的黏胨。
(6)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为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
(7)白陶土样便:肠道梗阻时,进人肠道的胆汁减少或缺如,粪胆素生成减少甚至缺如、使粪便呈灰白色。主要见于梗阻性黄疸等,钡餐造影后也可使粪便呈现灰白色,但有明显的节段性。
(8)米泔样便:呈乳白色淘米水样,多见于霍乱、副霍乱。
(9)球形硬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水分过度吸收所致。常见于习惯性便秘患者,亦可见于老年人排便无力时。
(10)乳凝块状便:婴儿粪便中可见白色、黄色或绿色的乳凝块,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
2.正常人的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黄色或褐色。婴儿的粪便因含胆绿素故呈黄绿色。粪便的颜色易受食物及药物因素的影响。在病理情况下,粪便也可呈现不同的颜色变化。
如何促进排便?泗顶镇中心卫生院来支招!
1、早点睡
早一点醒来,喝杯温开水,再正常吃一顿早餐,能够给肠胃足够时间去消化早餐,促进排便。养成生物钟之后,每天的同一时间点都会有便意。
2、顺时针揉肚子
每天早上用手掌在腹部做顺时针的按摩,力度就是轻轻地揉,边揉边运动。对于便秘的人,一天可以做两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一次十几二十分钟。揉到肚子里有咕噜咕噜响的声音,效果才好。
提醒:如长期存在大便性状,颜色有异常的患者应就近医疗单位咨询就医。
泗顶镇中心卫生院编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jwzl/7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