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病原体多种多样。这种急性坏死性肠道疾病的主要表现是腹胀、呕吐及便血。特别严重的患儿会发生休克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50%。
案例:一个刚出生10天的早产宝宝,胎龄33周,出生体重克,在医院住了5天暖箱,每顿刚刚能吃10ml奶的时候出院了。宝宝刚回家时一顿就能吃30ml奶,家里人还挺高兴,但是从生后第8天开始宝宝突然不爱吃奶了,吐奶也比之前增多,肚子越来越胀并且发硬。家里老人认为孩子吃完奶肚子就是鼓鼓囊囊的,后发医院就诊,住院以后拍了X光片显示已经快肠穿孔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01
常见病因分析
02
宝宝是早产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稚嫩,功能也不完善,各项指标还没有完全正常,回家后一下子就把每顿的吃奶量从10ml增加到30ml了,速度太快。更重要的是,在宝宝刚出现食欲差、呕吐增多和肚子胀医院就诊,等到出现血便,精医院就诊,考虑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入院后经X线明确诊断,需要紧急进行手术治疗。
0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表现
典型的症状为腹胀、呕吐、腹泻或便血三联征。
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程中,腹胀一般最早开始出现并且一直持续存在,刚开始可能仅仅是胃潴留,也就是胃中的奶液不消化,慢慢会发展为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所以对有高危因素(例如早产宝宝)的患儿要密切观察腹胀和肠鸣音次数的变化。
2.呕吐。在腹胀之后患儿很快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呕吐,常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而不是常见的新生儿溢奶,呕吐物刚开始时是母乳或者奶粉,疾病后期呕吐物中可能出现血性液体(咖啡色)或带胆汁的液体(绿色)。有些吃奶量还比较少的患儿虽然只有腹胀而不会出现呕吐,但通过胃管可以从胃内抽出夹杂着咖啡色或胆汁样液体的奶。
3.腹泻和血便。跟腹胀和呕吐相比,腹泻和便血出现得相对较晚,大多数患儿刚开始时表现为大便变稀甚至大便像水一样,同时大便次数增多,1~2天后出现大便带血,有的直接就是鲜血,还有的是果酱样或黑色柏油样的大便,也有小部分患儿在疾病早期就出现了血便。还有一些患儿不会出现腹泻和肉眼血便,仅仅大便化验为潜血阳性但是肉眼看不出来。
4.全身症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时,患儿的体温可能升高,但是也可能是正常体温或体温不升(体温持续低于36C)。在疾病的后期患儿常常出现精神反应变差、嗜睡不易唤醒、吃奶吸吮无力甚至拒绝吃奶,病情严重的孩子还会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冰冷、血压降低、反复呼吸暂停、心率减慢等。以上症状在早产儿中更容易发生。
宝宝出现上述1~4中的任何一类症状,医院就诊。
03
家长需要做的护理工作
由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一且怀疑或者确诊,必须住院治疗。治疗方案以禁食1星期以上、使用抗生素。输营养液为主。如果病情严重,例如已经发生了肠穿孔、腹膜炎症状体征明显,腹壁明显红肿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坏死的肠管。
病愈出院回家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喂养:无论是否早产儿都是首选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保护因子,蛋白质是优质的乳清蛋白,分子量小容易消化,对新生儿发育还不成熟的胃肠道尤其是疾病恢复期,能够增加身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并且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2.严密观察孩子的精神、吃奶状态和腹部情况,每天检查有没有腹胀现象,尤其是吃奶之前是否存在腹胀,还需要观察孩子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颜色。一日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复诊。
3.隔离。在疾病恢复期间,孩子的身体免疫防御功能较低,应该注意隔离,避免亲友探望,以免再患上其他疾病。如果家中有其他孩子,也要注意少接触疾病恢复期的新生儿。
4.妈妈饮食。因为要求尽量继续母乳喂养,为了提高母乳的质量,妈妈需要保持合理均衡的营养,饮食种类多样,优质蛋白质充足,多吃含钙和铁丰富的食物,摄人足够新鲜蔬菜水果。注意烹调方法,多汤水。避免可能过敏的食物。
5.对于手术后有肠造瘘的患儿,出院时家长一定要向医护人员学会对于造瘘口的护理,注意预防感染。给宝宝穿上宽松、柔软、舒适的棉质内衣裤,避免衣裤过紧导致压迫和摩擦造瘘口,衣裤被尿湿或者被漏液污染一定要及时更换。避免用力触摸腹部,不要让患儿俯卧,防止碰压腹部伤口,宝宝睡觉和喂奶的时候可以采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建议使用纸尿裤而不是布尿布。
6.出院带药一定要按照医嘱给宝宝服用,并根据医嘱定期带宝宝复诊。
选择为您开启度假式月子时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jwzl/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