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将在年2月拍卖第一封使用预付邮票发送的已知邮件,这是“人类交流中最伟大的飞跃之一”,售价估计在万至万美元之间。
苏富比表示,如果这件作品达到预期,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拍卖的邮政史上最有价值的拍品之一。
年5月2日,这封信的最初收件人是小威廉·布伦金索普,35岁的他是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北部小镇贝德灵顿一家钢铁厂的经理。苏富比表示,关于这封信的发件人,只知道他们是在大约英里以南的地方寄到伦敦,并用世界上首次发售的黑便士邮票付款。
收到这封信后,小布伦金索普将信封翻了个面,以马尔雷迪付费邮简的形式寄出——也就是在黑便士邮票的反面,是与黑便士同时推出的装饰有大英帝国图案的华丽信封,是当时除了贴邮票以外的另一种邮资支付方式。
第二个信封交给了布伦金索普先生,很可能是他的父亲,他住在75英里外的卡莱尔的达尔斯顿,并保存了它,尽管这两封信的内容都已经丢失了。
19世纪中叶,英国国会采纳“近代邮政之父”、“邮票之父”罗兰·希尔(RowlandHill,—年)的建议,创立近代邮政体制,并于年5月6日发行世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但不知哪个邮局提前售出了一些邮票,迄今已发现有3枚黑便士票是年5月2日在英国南部城市巴斯盖销的,被集邮家视为珍宝,标价很高。这次拍卖的信件上使用的邮票即为其中之一。
同时,罗兰·希尔还请英国皇家艺术家学会会员、当时著名的美术家威廉·马尔雷迪(WilliamMulready,-年)设计图案印制成世界上最早一批官方邮政用品——邮资信封和邮资邮简,随“黑便士”邮票一起发售,上面装饰有华丽图案并嵌入丝线作为防伪标识。小布伦金索普使用的便是这种信封。
马尔雷迪邮资邮简:中间上部一位女神张开双臂,前面有画着“米”图的盾牌,后面上空四位长有翅膀的天使(或信使)正飞向四方,图两边是五大洲的人们,可辫认的约有33位,男女老幼身着不同国家的民族服饰,其中中国人穿着清代服饰脑后留有长辫子,其他还有印度人、欧洲人、美洲人、波斯人、土著人等,正在写信,读信等。每枚封或简均有编号,另外有一部分邮简加印了广告。
“多年前,黑便士和马尔雷迪信封,彻底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人们通信、交流思想、分享新闻和表达自己的方式。”苏富比全球图书与手稿主管RichardAusti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黎明,这个非凡的物体表达了我们与生俱来的人类对联系的渴望,并提醒我们它在两个世纪以来进化到新高度的方式。”
据说当初罗兰·希尔提出改革邮政付费制度,是因为当年还是伦敦某个中学校长的他,在年代的某一天,正在街上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
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懂的暗记,这样,用不着看信的内容就互通音讯了。
那时,英国的邮政制度十分繁琐,邮资昂贵。一封普通国内信件的邮资竟高达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当时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8便士。因此,拒付费用、拒收来信的争执时常发生。
希尔深感邮政制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多年调研后写成的《邮政改革:重要性及实用性》的小册子,在呈递给当时的财政大臣后,却受到冷落。无奈之下,他只能整理出三条建议,于年公开发表:
1、由寄信人在邮局付现金;
2、通过对信封、信纸收费的办法统一邮资;
3、使用“一片只够盖上邮戳即可的纸片,在其背面涂上粘液。这样,其持有者将纸片浸湿后,可将它贴在信封之上”。
这三项建议在英国朝野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年8月,维多利亚女王签署法令,决定正式采纳希尔的建议,并调希尔进入财政部负责实施这一计划。
原定于年1月1日启用的邮票因设计的延误,年5月6日正式开始使用,与“黑便士”同时使用的还有“蓝便士”(面值两便士的蓝色邮票,据说原本也是黑色的,因制造失误成为蓝色)。从此,邮票在世界上诞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jwzl/1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