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访友串亲礼品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人们除了在礼品上更有品味外,在其外包装上也越来越上讲究。
一个上乘的外包不仅能显示自己的诚意,还能让人感觉到亲友的尊贵。因此,各种礼品袋、礼品盒加工日益兴隆,在孝直镇焦柳沟村就有这么一个礼品包装加工部。这个加工部虽然工艺简单,却承载着一位青年人的梦想。
一走进加工部,就看到里面的职工折叠、上胶、穿绳等,一片忙碌的景象。“听说家乡的还有部分群众走不出去,在家里没有活干,就一直寻找机会为家乡做些事情,为父老乡亲提供一个挣钱的机会。”加工部负责人韩家利说。
韩家利,焦柳沟村人,生于年。之前一直在济南打拼,与朋友一起开办了包装加工公司,生意十分红火。他发现这个工艺基本上没有多难的技术含量,是适合农村劳动力加工的一个好项目。于是,他就与村里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同村党支部书记邵崇义进行沟通,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在劳动力保障、场地安排等方面给予及时帮助,让韩家利的生产很快就得到开张。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尽管说加工的技术含量不大,但由于群众从来没有接触过,业务培训还是必不可少的。刚开始,他带着4个人去济南学习,一次就废掉了一万多个袋子,这对刚刚回村创业的韩家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他想到的是事业的发展,是尽快地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这些损失他认为都是值得的。“现在行了,不用去济南跑了,老职工带新职工,就把技术问题解决了。”韩家利说。
一年多来,韩家利的礼品包装加工部都是以礼品茶包装袋加工为主,生意红红火火。同时,吸收本村的村民20多人前去打工,小小的包装袋每月为这些职工带来一千元左右收入。
“最近,我又新上了一台信封机,可以加工信封、档案袋、红包等,一个小时就能生产一至二万个成品,丰富自己的产品。”韩家利说。针对孝直镇马铃薯生产面积广的情况,韩家利还把目光投向马铃薯包装箱加工。他认为孝直镇的马铃薯生产一季就能产生万个包装箱的销量,是一个很好的市场。
“我准备把印刷、喷浆设备运过来,到时候就能一天24小时运转,职工也要增加到40多人。这样,就能让更多的群众不出村实现增收。”韩家利说。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响当当的豪言壮语,只有扎扎实实地努力,这就是韩家利,一位青年创业者的形象。(贾传亮)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yzl/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