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排时不爽,坚湿难以排出,便秘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又可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之中。单独出现的便秘,多为习惯性便秘,与体质、饮食习惯及生活无规律有关:突然改变生活环境,或过食辛辣香燥,或饮食过于精细均可发生一时性便秘。其他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便秘,多见于某些器质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
病因病机:
1.邪滞大肠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厚味病因病机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热秘”。
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如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形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曰:“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2.气虚津亏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病后体虚,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
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如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体虚,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临床表现
1.实秘大便干结,食少,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多汗,时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色紫,为肠胃积热;大便干涩,难以排岀,腹中攻满,喜温恶寒,四肢不温,或呃逆呕吐。苔白,指纹色淡,为阴寒积滞。
2.虚秘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难排,汗岀,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苔薄白,指纹色淡,为气虚便秘;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白无华,口干心烦,潮热盗汗,为血虚津亏之便秘。
治疗
1.基础方清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摩腹次,按揉膊阳池次,捏脊20次。以达健脾调中,理气通腹之效。
2.辨证加减
(1)实秘
①治则:调理脾胃,消积导滞。
②处方:清大肠、摩腹各次,清补脾经(清后加补)退六腑、运内八卦各次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各次,按揉足三里、搓摩胁肋、捏脊各20次。
③方义:清补脾经、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具有健脾助运之功;运内八卦、搓摩胁肋能疏肝理气、调理脾胃;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及推下七节骨能消积导滞。
(2)虚秘
①治则:健脾益气,养血滋阴。
②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各次,补肾经、清大肠各次,按揉膊阳池、揉上马、按揉足三里、捏脊各20次
③方义: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能健牌调中,益气养血;补肾经清大肠、按揉膊阳池及揉上马,能滋阴润燥。
预防与护理
1.对于以奶粉喂养为主的婴幼儿,奶粉宜调稀一些,并加适量果汁或蔬菜汁。对于断奶后的小儿,主食不宜过于精细,鼓励宝宝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及香蕉、梨、苹果等水果,并应多饮水。
2.少食辛辣香燥等易于上火之品。
3.养成一个良好的定时排便习惯,改掉拿着书如厕等不良习惯。
4.积极锻炼身体,多运动,保持每天有足够的运动量。
5.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过敏性结肠炎等。
按语
推拿对于单纯性便秘疗效较好。摩腹及推下七节骨具有较好的通便作用,尤其适应于实秘患儿。应用摩腹手法时,手法宜轻,时间稍长。临床上如推拿治疗一两次而疗效欠佳时需配合中药治疗。临床上部分患儿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巨结肠引起,推拿仅仅是辅助治疗,因此必要时需到胃肠外科诊治。由于腑气不通,浊气不降,便秘常可引起腹胀腹痛,头昏脑涨,食欲减退,睡眠不安等症,便秘日久可引起肛裂。
小结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排时不爽,坚涩难于排出。便秘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常继发于其他疾病过程之中。便秘通常分为实柲与虚秘。冷秘、热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便秘属虛。实秘多因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yzl/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