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有时候,皇帝颁布一条法令,地方可能半个月或者半年以后才收到法令文件。于是,为了能够更快地传达文件,人们每隔二十公里就设置一个驿站。(插入图片1)驿站有三种传送方式和两种传送速度可以选择。这三种方式是陆驿、水驿和水路兼并。在每个驿站里,都配置了驿舍、驿马、驿田和驿船。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官兵可以在驿站里生活,一旦文件需要传送,那么就可以立马出发。而两种传输速度则是:一、普通传送,速度为每天三百余里。一般来说,如果信封外面写了“马上飞递”这四个字,那么就意味着这个文件是普通传送。二、紧急传送,视情况而选择快马,比如每天能跑四百余里、六百余里等的马儿,最快的马儿一天可以跑八百余里甚至上千公里。一些诗人曾描述过加急传送文件的情形:扬起马鞭,携着书卷,飞驰而过,只留下一阵尘土。如果遇到挡路的人,那么传送者就会立刻从马儿的身上跳下来,然后亮出金牌,大声呵斥对方:“八百里加急,胆敢阻扰者,抄家问斩!”听到这番话以后,百姓都十分恐慌,连忙让路。随后,传送者便重新骑上马儿,扬尘而去。(插入图片2)根据史书的记载,在南北朝的时候,北周就已经设置了驿站,当时皇帝御用的马儿一天最快可以跑三百余里。而到了唐朝的时候,加急文件最慢的传送速度是一天五百余里。比如说天宝十四年的时候,安禄山私下组建队伍,企图起兵。而当时唐玄宗在都城之中,与安禄山相隔三千余里。为了及时向皇帝报告这一紧急信息,范阳官员连忙使用五百里加急。不到六天时间,唐玄宗就得知了这件事,并做好了应对之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仅仅五百里就可以达到这么快的速度,那八百里简直可以说是神速了。根据唐朝的史书和一些典籍的记载,在唐朝最兴盛的时候,全国共有一千六百多个驿站,两万多人从事加急文件传送。其中,驿兵有一万七千人。所谓的驿兵是指驻扎在驿站,专门保护文件安全的官兵。通常来说,传送文件的人叫做“驿丁”、“驿夫”或者“驿卒”。从名字上来看,他们的地位可能比较低,但是任务却十分繁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无论是高温,还是暴雨天,他们都必须背着文件袋,赶紧把文件送到目的地。(插入图片3)一旦文件出错或者传送慢了,那么就要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讲一讲其中三种常见的失误:驿长责任。作为驿站的负责人,驿长必须定时向朝廷上报驿站马儿的死亡情况和缺损情况,以及经费的开支。如果驿马意外死亡或者缺损,那么驿长需要赔偿朝廷。如果驿长为了节约经费,私自减少驿站人员和马儿,那么就要杖罚一百。驿丁责任。每抵到一个驿站,驿丁必须更换马匹,以防止马儿中途累倒。如果驿丁不换马,那么就要杖罚八十。若是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文件,那么就按天数叠加杖罚。比如说文书晚到了一天,那么驿丁就要被杖罚八十。晚到两天,那么就杖罚一百六十,以此类推。文书被抢。若是被耽误的是加急军事文书,那么驿丁的罪责就要加重一些。若是因为文书没有及时送达而导致战争失败,那么驿丁就要被处以绞刑。根据唐朝史书的记载,有一次,一位官员处理一份将囚犯从河北发配到岭南地区的文书。按理来说,他应该向河北和岭南各发一份文书。但是因为事务繁忙,他只向岭南地区发了一份文书,而没有发给河北。这导致囚犯不能正常发配。于是,朝廷免去了这位官员的职位,并对他做出了处分。参考资料:《唐国史补》、《唐六典》和《唐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yzl/10007.html
上一篇文章: 陈少华把瞬间变成永恒金华广电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