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信封介绍| 信封发展| 信封优势| 信封市场| 信封前景| 信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信封 >> 信封市场 >> 正文 >> 正文

恕我直言,你根本就不懂天津话

来源:信封 时间:2023/12/15
天津话干哏倔脆、活泼俏皮,更重要的是没废话,一个“嘛”字,就能把天津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都表达出来。很多外地朋友也以学天津人说话为乐趣,一句“结界”的梗就够他们玩好几年的。但如果您只认为天津方言仅仅是语调诙谐,那就大错特错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文咱就聊聊天津话里的那些知识和典故……01椽[chuán]儿亮办事儿椽儿亮诶是有里儿有面儿咱们全是文化人儿诶最懂礼貌——李亮节《天津娃娃》“椽亮”的“椽”,就是“椽子”,指盖房子时,放在房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椽亮”最早是建筑术语,是指屋顶开天窗、屋顶敞开或半敞式的房屋建筑。有个词叫“明椽亮瓦”,就是形容房屋大气、亮堂,尤其突出一个“亮”字。后常用“椽儿亮”这个词来形容某人干练、敞亮、识时务、会办事。02串皮不入内“串皮不如内”,比喻不论怎么提醒某人改正错误,他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冒,不往心里去。话说在旧时,江湖人有很多种,比如“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就各自对应他们八种行当,当然这八种只是其中一部分,这里不做讨论。而其中的“皮”就是行医卖药的,俗称“卖大力丸”“卖狗皮膏药”的。连阔如的《江湖丛谈》中详细介绍了各行业江湖人的伎俩他们卖药之前,一般要先练一通武术拳脚以此招揽围观群众,等人上的差不多了,就开始兜售膏药了,但他们这种药几乎对病情没有任何帮助,但也治不死人,贴在人身上只走皮上,而不入病灶,这就叫“串皮不入内”,之后成为天津乃至北方的常见土语。03熬鳔[biào]熬鳔,天津话念“挠鳔”。高英培、范振钰两位先生曾有一段相声,叫《不正之风》,高英培介绍自己的外号时,说自己叫“万能胶”,范振钰说自己也有外号,叫“化学鳔”。化学鳔和熬鳔里的“鳔”,就是鱼鳔,就是咱常说的鱼泡儿,鱼鳔胶就是用其熬制成的,这种胶在中国已有年的制作和使用历史,粘性很高,尤其是对木器的粘合作用很好,但温度一高就会开胶,可靠性差。但“云中之鹿鳔、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早在唐代就被称作中国的三大名胶了。鱼鳔胶的熬制过程很难,而且味道极其难闻,随着发展逐渐被化学胶代替。但是熬鳔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这个词的用途有褒贬两种,一种是形容某人做事专心致志,另一种是形容起腻纠缠。熬(二声)鳔虽然没了,但是熬(一声)鳔还在,我以前吃过一次熬鱼泡,味道还行,我这嫌河鱼土腥的人都能吃两口。04扛着天津人见面打招呼,多爱问一句:“吃了吗?”回答的人也有意思:“吃嘛?不吃了,今儿减肥,扛着!”所以这个“扛着”多用于表示饿着了,还没吃饭。这个“扛”是“扛刀”的缩语,和三国有关系。《三国演义》中关二爷千里走单骑路经卧牛山,遇到裴元绍率众抢马,周仓令裴元绍率部回山,独自追随关羽,成为了关羽身边的武将,周仓对关公忠心不二,跟随关公南征北战,为关羽扛刀一世。至今很多关公庙内,除了关二爷外还要供奉周仓和关平,俩人一个扛刀,一个捧印。话说关公应鲁肃之邀过江赴宴,周仓扛着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在一边站着。有士兵为了讨好周仓,问他吃饭了没有,周仓说:“吃饭?没看我扛刀呢吗!”自此才戏称挨饿为“扛刀”、“扛着”。后来“扛着”这个词不再单指挨饿,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事人们都爱说一句:“没辙,扛着吧!”05折箩折箩准确来说不能算天津特有的方言,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也在用。天津话里的“折”是倒的意思,“这稀饭馊了,赶紧折了吧!”一般都这么说,“箩”就是“笸箩”。早年间“折箩”在老百姓眼里是好东西,一般都是大饭店出来的。富人们散席后,为了排场和面子,一般不会打包剩菜,于是店内的伙计就把剩菜分类倒进笸箩里,沥出菜汤,留下干货,然后在路边出售。虽然折箩是旧社会的产物,但如今老百姓日子好了,也仍保留下了大年初四吃折箩的老年俗,这也是中国人会过日子的体现。06五脊六兽我最早知道这个词的具体意思,是很多年前看过的一部马志明先生的访谈节目,他当时只提了一句,说马三立在世时,给他解释过“五脊六兽”就是房顶子的五个屋脊,以及脊上的六个神兽。后来顺藤摸瓜才明白其具体的意思。五脊六兽其实是统称,包括螭吻、望兽、合角兽、垂兽、戗兽、角兽、套兽、走兽、筒瓦、勾头、滴水、正脊、垂脊、戗脊、宝顶等各种构件。“兽”里最主要的叫螭吻,也叫鸱吻。各个朝代的螭吻长得不一样,但大致就是下图这样。说是五脊六兽,其实不一定是六个兽,这个要按建筑等级和用途来确定使用数量,最多10个,最多的就是故宫太和殿了。现在用五脊六兽来形容有的人整体无所事事、闲的蛋疼。最早的脊兽有用途的,用来盖住固定筒瓦的铁钉,防止其生锈,后来不用铁钉固定了,它们也就作为装饰物保留了下来,也确实是天天闲的没事干……07红眼儿白眼儿老天津人对隔代人有一种特殊的称呼,对孙子、孙女习称“红眼儿”;对外孙、外孙女习称“白眼儿”。虽然现在孙子、外孙好像都一样,但在封建社会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传说早年间,天津东门外有个大爷,其子女都在外谋生,子女的孩子都由大爷带着,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俩“留守儿童”。一日,大爷带着孙子和外孙去河边撒网捞鱼,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小孙子见状失声痛哭,年纪大些外孙见了却表现的很漠然,对表弟说:“你爷爷没了,我还有爷爷。”庆幸的是大爷水性好,上岸后赶紧找回俩孩子,一旁的抄鱼人告诉了他俩孩子刚才的反应,大爷一拍大腿道:“带了这么长时间,见我掉河里也不落一滴泪,真是个白眼狼!这哭红眼的才是我亲孙子!”不过现在“白眼”的称呼还在用,但“红眼”好像都改叫写轮眼了……(误08烧包儿“烧包儿”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刚脱贫就忘乎所以,穷人乍富,做出一些不合身份的炫富行为。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即七月十五的“鬼节”。直到今天,每到鬼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给逝去的先祖亲人烧点纸钱,以示哀思。但是按照旧俗,七月十五这天是要“化袱烧包”的,就是把冥币放入一个纸糊的大信封中,上面书写固定的文辞,然后焚化,以示孝道。七月十五烧包信封上的文字格式到了民国时期,曾有人把金圆券和冥币一起放进信封烧掉,有人认为这种行为纯粹吃饱了撑的,用真钱烧包实乃“烧包儿”至极。如此烧包便有了今天的意思。……09结语其实还有很多天津方言,像什么“打镲”、“黑地梨儿”、“打死卖盐的”、麻将术语“相公”等等,其背后都有与之对应的典故和知识,能将这些事简化成一个词语并应用于生活中,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文化。所以说,别看咱天津话张口就来,但其实这些词汇往深了说都可以算是天津历史的活化石。这种情况不仅局限于方言,包括咱天津的地名、小吃、建筑等等……皆是如此。如果天津人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地方文化,那打算指望谁替咱在意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gc/9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一封信,为什么让老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1. 恕我直言,你根本就不懂天津话
    2. 收到退役军人事务部的一封信,为什
    3. 高频搜索除我之外私藏名场面看过
    4. 烟与镜藏在简介里的结婚礼物你看
    5. 高分之作不负韶华必读章节让人少
    6. 鸡丝馄饨拾起断片儿的记忆一
    7. 2023级新同学,曲阜师范大学录取通
    8. 和合二仙是婚姻之神喜庆之神,但前
    9. 年后观影,小妇人别错过这4个女孩
    10. 为欧亨利小说撰写结局,是何等的勇
    今日推荐
    1. 胆囊有息肉,我有点慌了hellip
    2. 健康得了胆囊息肉一定就要摘除胆
    3. 曲阜怎么读康辉告诉你山东易错地
    4. 图集视频丨飞翔的海鸥,永不说再见
    5. 喝茉莉花茶的好处和坏处都有哪些
    6. 海通朱劲松团队北纬通信
    热点关注
    1. 胆囊有息肉,我有点慌了hellip
    2. 健康得了胆囊息肉一定就要摘除胆
    3. 曲阜怎么读康辉告诉你山东易错地
    4. 图集视频丨飞翔的海鸥,永不说再见
    5. 喝茉莉花茶的好处和坏处都有哪些
    6. 海通朱劲松团队北纬通信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