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建伟(—),男,浙江嘉善人。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目前已发表中医药论文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先后担任国家规划教材《方剂学》编委、副主编、主编。获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3项。笔者在年参加全国第二批临床中医研修人才项目期间,随连建伟老师门诊抄方,后来多次在学习班上聆听连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善用古方
连老师临床常用经典古方。如气短乏力、少气懒言,善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味;胸胁胀闷、情绪低落善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味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善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资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利湿、和胃理气;不思饮食、便秘腹胀善用《丹溪心法》保和丸;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善用《景岳全书》左归饮、右归饮之类,用以补益肾精、强筋健骨。
用药轻灵
连老师主张,治胃用药宜取“灵动”“平和”,以轻灵小剂调理气机,始能醒脾悦胃,使胃纳渐增,生化之源渐充,同时也增强了脾胃接受药物的能力。
调畅气机,鼓舞胃气,清淡养阴,皆以灵动为旨。处方用药,药味不多,药量不重,配伍得当。理气而不耗气、伤津,益气、养阴又不壅中碍气。药味不宜过多、过杂,药量不宜过大,用药不宜过于苦寒败胃,温燥伤阴。
尤其是慢性胃炎患者,脾胃已衰,忌药性呆滞或大力蛮补,郁滞气机,宜以轻灵活泼之品,意在宣展气机,鼓舞胃气而寓冲和之意。
在组方配伍时,强调应顺应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生理特性,如益气之太子参、白术、山药,宜伍用陈皮、木香疏散,使其益气健脾,理气和胃,补而不滞;养阴之北沙参、麦冬、石斛常佐以麦芽、佛手、绿尊梅之流动,使其濡养胃阴,疏肝醒胃,滋而不腻。又如芳香悦脾的佩兰、甘松,和血止痛之延胡索等,亦为临床所习用。又如砂仁、木香之品亦不宜久用量重,喜用花类之品,如川朴花、佛手花之类,取凡花皆散且有理气消胀悦脾开胃之功。
用药轻灵活泼之法则,还要由具体的处方用药来体现。或药味少,或药量轻,或喜用花类、慎用滋腻之品,或相互配合克服药性之弊端。尤其是对于一些药力大的药物如大黄等,用3~6g,更是一种奇妙的轻灵用法。
典型案例
刘某,男,48岁,年5月6日初诊。
现病史:3年来时作泄泻,大便日行四五次,每进食海鲜及生冷食物后泄泻加剧,情绪波动时亦加剧,泻时伴腹痛,大便夹少量黄白黏液,泻后痛减,矢气则舒,口苦腹胀,小便黄,左关弦,右脉缓,舌苔薄黄腻。
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诊断:泄泻。
中医辨证:肝脾不和。
治则治法:扶脾抑肝,调畅气机。
处方:痛泻要方合戊己丸、香连丸加味。
柴胡6g炒白芍12g炒白术15g炒陈皮6g
炒防风6g川黄连3g吴茱萸2g焦神曲12g
煨木香6g车前子15g(包)
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大便日二三行,仍伴少量黏液,腹痛稍减,口苦亦改善,时下腹作胀,左关弦,右脉缓,舌苔薄腻。守上方,加佛手片6g。14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大便已成形,日二行,腹痛大减,其余诸症均明显改善,左关已趋缓,右脉缓,舌苔薄腻。
守上方,14剂。药后诸症基本痊愈,再服28剂巩固疗效。
按
按:此属木横乘土、脾虚肝旺之证。肝旺乘脾,肝木横犯脾土,脾失健运,肝脾不和。脾虚肝旺,肝木乘虚而犯,又称“土败木贼”。因脾土之本已虚,治疗可扶脾抑肝木之亢强,或以扶土为主,或以抑木为主,于细微之处分辨之。临证以痛泻要方为代表。吴昆曰:“治痛泻不止(脾虚故泻,肝实故痛)。”痛泻要方源自《医学正传》“治痛泻”,又名白术芍药散,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临证治疗肝木乘脾、肠鸣腹痛泄泻、泻时腹痛、泻后痛减、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舌苔薄白者。连师往往根据肝强与脾弱的偏颇,调整白术与白芍的用量比例。白术和中以燥湿;白芍寒泻肝火,酸敛逆气,兼柔肝以缓急止痛;防风散肝疏脾,理气和中,因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故为理脾之引经要药;陈皮味辛可利气,炒用尤能燥湿以醒脾,使气行而痛止,皆以泻木而益土也。四味药均用炒者,补中扶脾抑肝,调畅气机止泻,故可治痛泻。川黄连、淡吴茱萸清热止泻;焦神曲消食和胃。佛手片理气疏肝以疗腹胀,车前子化湿利小便又可清肝。诸方合用,组织精细,病机合拍,临床用于痛泻之证,疗效甚佳。
本文摘自《杏苑三代传承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杏苑三代传承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作者将杏林采撷到的一些珍宝加以提炼和总结,集结成《杏苑三代传承录》一书。这本书镌录各位尊师发掘、保护、传承、复兴中医学筚路蓝缕的实践,包含一些名家名方之医案;涵盖作者40年来的学术思想,积累作者在多学科领域的临床验方;更有部分学生的实践升华。
END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杏苑三代传承录》,主编:何迎春。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西北名医邱根全,升清降浊治便秘●江南名医杨少山治脾胃病常用药对整理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gc/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