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的课文一共4篇:
《曹冲称象》
《玲玲的画》
《一封信》
《妈妈睡了》
四篇课文都和孩子的生活相关,《曹冲称象》给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古代智慧儿童的形象,《玲玲的画》是通过一个玲玲的女孩画画参加比赛,到画被弄脏这一系列事情,展示了孩子们不同情绪的变幻。
《一封信》和《妈妈睡了》则是和家庭亲情有关,前者更偏向于爸爸,后者则是描述了一个睡梦中妈妈的形象。
当然每一篇课文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一点拓展阅读时我也会说明。
01《曹冲称象》vs《曹冲称象》、《动物量体重》、《万物的尺度》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估计很多孩子都耳熟能详。
不过这个故事逻辑性比较强,课后练习就是在考察孩子对故事逻辑的把握,让孩子描述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描述故事细节,让孩子更容易去理解故事。
基于这点,拓展阅读我选了绘本版的《曹冲称象》,杨永青版本的,特别中国风。
耳熟能详的故事配上极富中国风的插图,曹冲的形象在孩子心里彻底立了起来。
杨永青改编后的《曹冲称象》,相比于课文更生动有趣。
除了故事更幽默之外,插图采用的国画中的写实手法,生动展示出了插图里人物的神态动作,比如文官武将们的抓耳挠腮、称赞好奇,以及曹冲少年英才的聪慧。
有趣的故事加上生动的插图,使得整个故事瞬间栩栩如生了起来。
而且插图里人物的服装配饰、发饰冠带,都不是作者的信笔涂鸦,而是经过了多方查证,均有史料出处。
除了绘本版的《曹冲称象》,还有一本有趣的《动物量体重》,这本偏低幼,故事情节比较简单。
动物园里要量体重了,所有动物都排队来称重。熊猫、小猪各有各的称重方法,到了大象,太重了,怎么办呢?
试试曹冲的称象办法?不不不,书里有超大型的大象专用体重计,直接上去就可以知道大象体重。
还有绵羊,需要剪掉毛才能测量。孔雀开屏测体重,和没开屏一样啊!
从《曹冲称象》延伸出来“测量”的概念《动物量体重》进一步清晰地展示给了孩子。
既然有测量,就必然有测量单位,浪花的这一本《万物的尺度》,作为“测量单位”的科普,必须满分。
《万物的尺度》从实际生活出发,介绍了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等近80个单位。而且介绍单位时用的是常见事物的照片或者图片,更便于孩子去理解。
比如“1千克”,书里展示了1千克的金属、4个苹果、1个卷心菜,这些照片和图画向孩子生动展示了“1千克”,除了图片展示,还有对不同单位的通俗易懂的解释(起源、含义、用法等)。
这本科普比较厚,生字比较多,需要亲子共读。不过陪孩子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有选择的阅读,先去了解一些我们常见的单位,比如千克、米、秒等,之后学到相关单位,可以再回来继续阅读。
《曹冲称象》里虽然没有提及“测量单位”,但我们要让孩子了解体重的单位,所以这本《万物的尺度》作为拓展阅读就很有必要了!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小学生数理学科工具书创意图解约80种计量单位轻松学习数理化培养科学头京东¥71购买已下架02《玲玲的画》vs《妈妈的红沙发》
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脑子里想起的就是《妈妈的红沙发》。
因为主题一致啊,都是在教孩子遇到不好的事,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坏事就能变好事。
《玲玲的画》里玲玲画好的参赛画作被弄脏后,她伤心的哭了起来。
而爸爸却引导她换个思路去思考问题,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把弄脏的画又重新修好了,这才满意的笑了。
这里面有孩子的情绪变化,从得意到伤心,再到满意欣慰,整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起伏波折,足够吸引孩子。
《妈妈的红沙发》也是类似故事,但是主题更加深刻。
妈妈、外婆和小女孩,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妈妈每天都很努力而又辛苦的工作,而女孩和外婆会把认真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她们想要买一张漂亮柔软舒服的大沙发。
因为在这之前,小女孩的家被一把火全部烧光了,在邻居亲人帮助下,小女孩一家开始了新生活,面对一无所有的家,一贫如洗的生活,女孩一家该如何应对呢?
怨天尤人、哭天抢地?
当然不会这样,要乐观,要换个思路去思考问题啊。就像书里外婆说的:“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
所以一家人又开始努力积极的生活,她们存钱渴望买的玫瑰花沙发,不止是一张新沙发,还是小女孩一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她们乐观面对生活的象征。
当我们遭遇生活的不幸,与其哭天喊地,不如乐观面对。
当你冷静下来去面对时,或许事情就会峰回路转。
学完《玲玲的画》,再带孩子来读一读《妈妈的红沙发》,或许孩子对乐观生活感悟更深刻了。
妈妈的红沙发凯迪克大奖绘本经典畅销绘本入选、年学校推荐阅读书单,京东¥26购买已下架03《一封信》vs《亲爱的爸爸,我想像你一样》
《一封信》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叫露西的女孩给外出的爸爸写信的心路历程,孩子从课文里感受到的是孩子和爸爸的浓厚感情。
关于孩子和爸爸的绘本其实有很多,估计咱们的孩子也都读了不少。
因而这一课的拓展阅读,我另辟蹊径选了一套轻科普的书。
之所以推荐这套书,只要是这套书的形式和《一封信》特别契合。
这套书共两册,一本是和妈妈有关,一本是和爸爸有关:
《亲爱的妈妈,我爱你》
《亲爱的爸爸,我想像你一样》
这本书科普性做得一般,但是内容采用了书信的形式,还设置了可抽拉的信封,完全模仿了写信的形式,读起来特别好玩。
而且书里面关于动物的科普,口吻非常拟人化,读起来就像是一个孩子给爸妈写信的语气,生动而又充满温情。
比如在爸爸这本书里,小翠鸟给爸爸写的信是这样的:
小鳄鱼给爸爸写的信是这样的:
小企鹅给爸爸写的信是这样的:
每一个动物的语气口吻都不同,像极了人类的小孩。
这两本书虽然貌不惊人,但我娃着实“宠”了一段时间,还模仿书里写信的形式给爸妈写了书信。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这两本书都很适合《一封信》的拓展阅读。
亲爱的爸爸我想像你一样+亲爱的妈妈我爱你(全2册)[澳]埃德艾伦著[3-6岁]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39.5购买已下架《妈妈睡了》vs《我讨厌妈妈》
不得不夸,《妈妈睡了》是一篇很优秀的散文,3个排比段的形式,把孩子心目中的妈妈生动描述了出来。这篇适合全文背诵啊!
和妈妈有关的绘本太多太多了,最熟悉的比如安东尼的《我妈妈》,感觉喜欢读绘本的孩子都读过。
所以这次反其道推一本——《我讨厌妈妈》。
书名听起来是不是就很叛逆?竟然讨厌妈妈。
这书名和《妈妈睡了》的内容反差太大了,作为拓展阅读,相当有趣。
来吧,一起看看绘本的内容,会不会出现反差。
“有时候,我觉得妈妈好讨厌!
她呀就喜欢睡懒觉!星期天的早上睡也睡不醒。
她就知道自己看电视剧,不让我看动画片。
就知道催我快点快点,她自己却慢吞吞。
还有,还有,还有,还有”
直到读到最后,我们才发现这是孩子对妈妈表达爱意的另类方式。
当我嘴上说“我讨厌你”的时候,其实我的心里在说“我爱你”。
这本《我讨厌妈妈》就是如此,表面描述不喜欢妈妈的一些行为,但是字里行间都是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
和《妈妈睡了》内容不一样,主题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学到《妈妈睡了》这一课,大家赶紧把家里和妈妈有关的绘本拿出来一起读一读,再重温下亲子的温馨瞬间!
我讨厌妈妈(版):爱与期待、陪伴3-6岁亲子共读精装绘本爱心树童书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4.9购买这一期的推荐到此结束,感觉全国的课程进度应该都到了这一单元吧。
下一单元的课文主题是祖国风光啊,那相应的拓展阅读科普类的会比较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gc/1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