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信文化的丢失!传统书信文化的丢失---给好友写信所引发的感叹近日,给几位对书信有着特殊情结的好友写了几封信,也勾起了我对传统书信的怀念。传统书信,由于现代科技通讯之发达,如今早已被人们淡忘。然而,我对传统书信的情感始终耿耿于怀,情有独钟。只是现今中国的邮政已不如从前,寄信常常丢失,管理无序,亦无人过问。记得两年前,在国外的朋友给我寄来一封信给丢失了,去邮政局查询,皆无人用心服务,最后不了了之,让人甚是气恼。回头想想,八、九十年代之前的邮政业务还是比较靠谱的。听在国外的朋友讲,西方国家的邮政依然正常服务,而且管理有序,很少见到丢失信件之事。“见字如面”。那个手写思念与友谊的书信年代,你还记得吗?在没有便捷的电子通讯时代,信纸上的文字传递着彼此的牵挂,手写的字体无论是工整或是潦草,总是熟悉的笔迹,饱含着真情真意。记得上学和参加工作时经常写信,给同学,给朋友,也因为都有回信,所以每当收到信的那一刻,心里那种莫名的喜悦随之涌上心头。书信,变成了一种友谊和情感的互动与精神寄托,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比收到信更开心的事儿了。直到现在我仍然怀念那个用书信表达情感的时代,怀念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所拥有的信任与归属感。
那个时候,跟朋友们交流,只能通过写信。每次写信都期待自己的文字写的漂亮一点,把自己的真诚融进信里,那时的友谊,弥足珍贵。因为字里行间表达的内容,都是真情流露。怪不得古人说:“见字如面”!不管是高兴了,还是难过了,都愿意在书信里交流和分享。信中的每一个字都牵动着自己的心,然后一字不漏地在记忆里珍藏。收信、读信和回信,通常都是躲躲闪闪,为的是避开周围的人,因为书信是属于个人稳私,于是书信的往来变得隐秘。在那个年代,信封虽小,却承载了人们巨大的私人空间。书信就成了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份。那时候的友谊和爱情,都有股手工的味道,绵远悠长,甘醇芳香,令人回味。那一封封带着邮戳的信封,压在枕头底下,睡觉前还要捧出来看看,然后才心满意足的进入梦乡。如今,还会有人为了一封信而感伤吗?通讯发达了,大多时候都只是发发短信、发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gc/10319.html
上一篇文章: 与留守儿童有关的15万封手写信新京报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