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多种原因引起肠粘膜损害的一种获得性疾病,由于发育不全的肠粘膜、血管受到缺血、感染、代谢等因素刺激,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弥漫性或局部坏死的一种疾病。
特点:主要在早产儿(出生后7-14天内,14-21天内最多)、低体重儿(小于g)中发生或者患有新生儿透明膜病及足月新生儿(7-14天)中发生,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
病因:①围产期窒息、缺氧(机体缺氧时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供应。此时,肠系膜血管收缩、肠道血流量减少至正常的35%-50%,如缺血持续存在或缺血后再灌注,则引起肠粘膜损伤);②早产、低体重儿;③感染、肠道菌群失调;④肠内喂养方式(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分泌胃液及胰液的能力低下,细菌易于在胃肠道内繁殖。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的能力不足而肠上皮细胞间的连接松弛,从而产生细菌移位,易触发炎症反应而引起NEC早产儿肠蠕动较慢延长了细菌在肠道内的存留时间,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加重了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⑤其他;
病理改变:肠道严重炎症反应和梗死或凝固性坏死导致,轻则肠道粘膜损伤,重则肠道全层坏死和穿孔,大部分患者的末端回肠和结肠发病。
临床表现:腹胀(为70%病例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呕吐、腹泻及便血;胃排空延迟、喂养不耐受;胃液和胆汁引流量增加;腹部团块、腹壁红斑;
影像学表现:肠管扩张、肠壁囊状积气、门静脉积气、肠穿孔、腹水;
临床Bell分期
分期Ⅰ期(可疑期Ⅱ期Ⅲ期全身症状腹胀、呕吐、体温不稳定、嗜睡、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便血在Ⅰ期上合并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等在Ⅱ期上合并混合性酸中毒、血压下降、白细胞减少、DIC等胃肠道症状腹胀、呕吐、潜血阳性较Ⅰ期加重,腹壁水肿、触痛、可有肠梗阻、便血广泛腹部水肿、红斑、硬结;腹水、肠穿孔X线影像表现肠道轻度扩张或正常肠道扩张、肠梗阻、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肠道穿孔(气腹)、腹水,肠壁积气消失等正常新生儿胸腹片
肠管扩张充气
肠壁积气
Ⅰ期
Ⅱ期
肠壁积气
门静脉积气
Ⅲ期
穿孔前,肠壁及门静脉积气,肠管内外液气平面趋向等高
肠穿孔后,双膈下游离气体,门静脉积气减少或消失
谢谢
管理员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y/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