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信封介绍| 信封发展| 信封优势| 信封市场| 信封前景| 信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信封 >> 信封前景 >> 正文 >> 正文

柳青最后修改的创业史样书金台资讯

来源:信封 时间:2023-4-7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是多少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513569.html

柳青(—)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中篇小说《狠透铁》等。其中描写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是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扛鼎之作,也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出版后风靡全国,影响尤为深远。

柳青用一生践行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其创作态度极其严肃,他曾说过:“人民的作家……凡出手的文字要本着‘为社会负责,为读者着想’的宗旨。”从《创业史》第二部上卷样本中柳青所作的多处修改,我们能感知这位伟大的作家对文学的认真与虔诚,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在孜孜追求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意外发现43年前柳青样书

年初春,我采访柳青先生大女儿、《柳青传》作者刘可风老师时,意外发现一册年出版的《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单行本与众不同,遂讨来研究。

这是一本小32开、薄薄的书,包着土灰色的书皮,此前夹在书柜一排尘封的旧书中,看不出有任何特别之处。该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版权页标注:“年6月北京第1版”“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0.38元。全书12万字,小说正文页,内页自然泛黄,除两页破损有粘贴痕迹外,品相基本完好。取下书皮,《创业史》(第二部上卷)淡绿色封面呼之欲出,这是柳青亲定的素雅装帧。书中有多处钢笔书写痕迹,字迹工整、清晰可辨。在扉页印有书名、出版社信息之间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写着两个蚕豆大的字——“样本”,字下面还各划了一个圆圈。扉页左下角有一行竖写小字——“一九七七年九月廿九日到。”令人阅之怦然心动的是书中正文有多处修改,虽说改动不大,但修改内容非同寻常。

鉴于本书可靠的来源传承和字迹内容的契合度,笔者又查证了相关资料,推断样书为柳青生前所有,字迹亦亲笔无疑。慎重起见,笔者携样书向刘可风老师当面请教。“这就是柳青的样书”,刘可风认真翻阅全书所有手写字迹后,十分肯定地说,“父亲的字迹我非常熟悉,扉页题写和正文修改内容都是他的字!”刘可风还剥下书皮展平,书皮原来是一页拆开的信封。信封正面的寄信人处印着两行红字,上面一行大字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下面一行小字为“绍兴路5号电报挂号:”。当年她见父亲很爱惜这本书,就用信封包了书皮。信封表面磨损严重,笔者查看再三,在折痕处发现了字迹漫漶难辨的收信人:“柳青同志”。

到底是谁把样书捎给柳青

柳青为什么在样书扉页不题写某年某月某日“购”,而要别别扭扭地写某年某月某日“到”呢?

《创业史》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王维玲先生在专著《岁月传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9月出版)中,给我们解开了这个疑问。王维玲在书中《柳青洒在〈创业史〉上的生死情》一文中这样写道:“《创业史》二部上卷出版了,我立即托人将样书捎给他,为的是让病中的柳青高兴高兴。”自年《创业史》第一部问世到年出版第二部上卷,一晃过去了十多个春秋。柳青曾慨叹:“这上卷写于一九六○——一九六二年,放了十五年,重新拿起,一九七三年改了一次,一九七七年又改了一次,文学史上的小说,哪里有这样雕刻的。”捧着从北京千里迢迢送来的样书,抚摸着光洁的纸张,嗅着油墨的清香,为了文学事业在“文革”中饱受肉体和精神折磨的柳青此刻不知作何感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郑重其事地在样书扉页签下了这个此生值得纪念的日子。由于样书直接来自出版社,未在市场流通,因而书上见不到加盖的销售印戳。

是谁给柳青捎来了样书?王维玲书中没有细说。年11月,与柳青先生亦师亦友的编辑王维玲追随先生驾鹤而去,同时也一并带走了能够破解柳青研究诸多悬疑的密钥。包书皮的上海信封值得玩味,它竟然没有收信人地址、邮戳和邮票(包括撕下邮票后的痕迹)。它有没有可能恰巧被王维玲或者捎书人装过样书?笔者对熟悉柳青和王维玲两人、当时往来北京和西安的相关人员进行摸排,同时符合以上多重条件的上海《收获》杂志编辑郭卓进入了笔者的研究视野。她是年第6期《收获》杂志全文刊发《创业史》第一部的组稿人,不但与柳青联系紧密,而且与王维玲十分熟络,更巧的是她年冬“从北京回沪,特地绕道西安去看柳青”(见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年6月出版的《现代作家书信集珍》一书;书中郭卓将时间误写为柳青去世后的“年冬”,联系文中提及的年粉碎“四人帮”后、柳青住在医院、修改《创业史》第二部下卷校样等细节,推断时间应为年冬)。如果就此断定样书一定是王维玲托郭卓捎来,理由似乎尚不完全充足:一是郭卓在文中没有记“千里捎书”一事;二是《收获》杂志社与上海人民出版社虽同在上海,却是两家没有隶属关系的单位,地址也不在一处。因而,到底是谁捎来的样书仍是未解之谜。

《创业史》第二部上卷是“献礼书”

笔者以时间为经,将《创业史》第二部上卷的出版过程作了简要梳理:年10月,柳青说“原想今冬争取将二部上卷发到工厂,现在看来已经无望了”;年11月,柳青决定先着手出版第二部上卷;年初,柳青把第二部上卷前十二章寄给出版社,要求先发印刷厂排版,其余章节“争取五月前搞出来”;4月中旬,柳青把第十三章寄出,至此第二部上卷书稿全部付梓,王维玲回忆“比预定计划拖后了一个多月”,柳青也催促出版社“望你们很快发工厂,补排上去”“望认真抓紧”;5月,柳青到北京躲病(因哮喘躲避关中小麦扬花季节),他对前来看望他的作家阎纲说:“《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即将出版”,“第二部上卷很薄,不到第二部的一半,只是一个心意!”(见三联书店年6月出版的《文网·世情·人心——阎纲自述》);《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出版后,王维玲“立即托人将样书捎给他,为的是让病中的柳青高兴高兴”;收到样书的柳青“看了并不那么高兴,太单薄了。当然,以质取胜,不比当今一册厚书有愧”。

笔者发现《创业史》第二部上卷样书的出版时间扑朔迷离,至少有三种不同“表述”:一是样书版权页标注的时间“年6月北京第1版”“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二是柳青收到样书之日(年9月29日)前不久;三是王维玲回忆的年“十月《创业史》二部上卷出版”。哪种表述是相对准确和真实的出版时间呢?

首先,样书“年6月”出版不可信。这时柳青正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宿舍楼,如果新书出版他必然会第一时间见到,王维玲压根没必要在几个月后再托人捎给病中的柳青以期使他“高兴高兴”。《创业史》第一部出版后,王维玲一直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a/9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11月14日时尚风暴来袭,5重超质感美颜
  • 下一篇文章: 横尾忠则总觉得有个陌生的自己在心中待命
  • 最新文章
    1. 横尾忠则总觉得有个陌生的自己在
    2. 柳青最后修改的创业史样书金台资
    3. 11月14日时尚风暴来袭,5重超质感
    4. 2022大学录取通知书,不少大学又升
    5. 韶华之约来啦山东师范大学2022年
    6. 设计师必备企业VI设计清单
    7. 书物展之展品解读中工网
    8. 凯特王妃穿衣太高级,奶油白西装配
    9. 他始终是那位有趣的邻家老人教书
    10. 各大高校神仙打架,令人心动的202
    今日推荐
    1. 兖州小城故事多丨ldquo衮rdq
    2. 这几首歌,唱给兖州听
    3. 山东一读就错的20个地名,读对3个
    4. 永远的海鸥,不说再见
    5. 亲爱的海鸥们,不说再见
    6. 工信部收回小米和北纬通信电信码
    热点关注
    1. 兖州小城故事多丨ldquo衮rdq
    2. 这几首歌,唱给兖州听
    3. 山东一读就错的20个地名,读对3个
    4. 永远的海鸥,不说再见
    5. 亲爱的海鸥们,不说再见
    6. 工信部收回小米和北纬通信电信码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