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信封介绍| 信封发展| 信封优势| 信封市场| 信封前景| 信封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信封 >> 信封前景 >> 正文 >> 正文

这些最早的杂货店,承载着上海人的情怀上

来源:信封 时间:2023-2-25
    

20世纪2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种外国烟纸店,老上海称之为“士多”(store),即杂货铺的意思。它很快被效仿,星罗棋布在街头弄口。烟纸店做的都是薄利多销小本生意,但对生活在弄堂里的居民又是必不可少的,消费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种邻里相互交往的快乐。

文/惜珍?摄/席子

弄堂里的烟纸店

记忆中的烟纸店席子?摄

我家的弄堂和弄的徐园相邻,和上海的大多数弄堂一样,这条弄堂也是呈放射状四通八达的,从这头进去,七拐八拐可以串到其他路上去。弄堂里的支弄可以贯通到天潼路弄万茂里,万茂里的弄堂房子明显要比天潼路上其他弄堂里的房子好,建造的房子类型也不限于石库门,还有江南风格的类似于四合院的民居。弄和弄的另一个弄口都在七浦路上,相互之间可以贯通。

里弄生活席子摄

没有了园林的徐家花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弄堂口的烟纸店了,那是我经常去买东西的地方。从我家的支弄里转入徐家花园,左拐,弄堂左手边就是这家小小的烟纸店,我家底楼一家人家的一扇窗户就开在烟纸店旁边的墙上。

看起来很土的烟纸店其实是舶来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就出现了一种外国烟纸店,老上海称之为“士多”(store),即英语杂货铺的意思,大多为单开间门面。这种外国烟纸店很快被效仿,逐渐星罗棋布到上海城区的街头弄口,并在20世纪30-40年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当时上海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在陈逸飞导演的电影《人约黄昏》中便有对这种烟纸店的特写。

电影中的烟纸店

《人约黄昏》改编自作家徐訏的小说《鬼恋》,故事发生在年的上海,徐先生是一名记者,一天,他在烟纸店买烟时邂逅了一位自称是鬼的神秘黑衣女子,开始了一段缠绵悱恻的人鬼恋情。小说中写的那个烟纸店是在山西路口,那是和天潼路相交的一条路,时间是月光下的冬夜。后来,在看徐訏这篇小说时,我眼前就常常会出现弄堂里烟纸店的场景。

烟纸店的名字描述的是所出售的两样主要商品:香烟和草纸。不过,这店名只是象征性的,其实里面出售的商品远不止这两样,而是包罗万象,且都是寻常百姓开门七件事用得着的。弄堂里的烟纸店都是夫妻老婆店,这与美国的themom&popstores(妈妈爸爸店)有点类似,做的都是薄利多销的小本生意,但对生活在弄堂里的居民又都是必不可少的,无形中成为里弄生活的一部分,在消费的同时,还能获得一种邻里间相互交往的快乐。

席子摄

像当年上海所有的烟纸店一样,徐家花园里的这家烟纸店没有店名,也没有招牌,所有的交易只能在设于窗沿的柜台上进行。烟纸店的店面是石库门房子租户自己的家,单开间门面,隔出前半间做买卖,后半间生活兼做仓储,阁楼上是一家人睡觉的地方。在柜台下的台阶上常见一只眯着眼睛在晒太阳的小花猫,屋子里的无线电时时播放着曲调缠绵的绍兴戏,江南风情和闲适的生活状态蔓延在弄堂里,让走过的人倍感亲切。

席子摄

因为是自家店铺,烟纸店开门关门时间全由老板自己做主。徐家花园烟纸店的老板很勤奋,每天清晨大约五六点钟就卸下门板迎客,一直要营业到晚上10点左右才关上门板。烟纸店的门口常年挂着一盏通宵不灭的小灯,杏黄色的灯光不刺眼,黯淡而温暖地默默照着弄堂夜行人的归途。

为了方便居民深夜购物,烟纸店老板还特地在排门板上专设了一扇小窗,弄堂里的居民在晚上急需灯泡、洋蜡烛等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个小窗,老板就会应声前来,即便再冷的天他也会很快从热被窝里钻出来,匆匆披上衣服从窗口为你递上所需的东西。

席子摄

记忆中的这家烟纸店门前有两级水泥阶梯,面朝弄堂的柜台是玻璃的,半人高的柜台很有亲和力,常见弄堂里怀抱小孩去买东西的阿姨妈妈们顺手把孩子放在柜台上,边买东西边和老板亲密地聊天。

柜面上斜放着几排大口玻璃瓶,里面盛放着五花八门的食品,有盐津枣、彩色弹子糖、粽子糖、橄榄、话梅、桃瓣、水果糖等各式蜜饯糖果,还有长生果、瓜子、小核桃等炒货。烟纸店里东西价格低廉,一小包盐津枣、几颗话梅,几粒弹子糖都可以买,这是最吸引我们这些弄堂小孩的,有限的零花钱大都用在这里了。

柜台下部放着练习簿、铅笔、毛笔、橡皮、刀片、墨水、砚台等,还有肥皂、草纸、香烟、火柴、毛巾、牙膏、十滴水、仁丹、雪花膏、哈利油、针头线脑、邮票、信封信纸等应有尽有,香烟还可拆零卖。烟纸店内侧的木头柜台上也摆着各种商品,大多是一些实用品。

席子摄

我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派遣前往烟纸店买些零碎东西,烟纸店的老板夫妻俩慈眉善目的,对我们小孩子也很和气,所以,我喜欢到那里去买东西。去的次数多了,老板娘会从柜台的玻璃瓶里拿几粒彩色弹子糖或者一片桃瓣给我吃,我从来不肯拿,我说:“我家大人说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老板娘便摸摸我的小脑袋说:“真乖!小姑娘好有家教啊!”

小小的烟纸店散发着居家生活的烟火气,温暖着弄堂里来来往往人的心,承载着弄堂人的情怀。即便今天,回想起来还是充满温情。

席子摄

作者及摄影者介绍

惜珍

惜珍,本名朱惜珍。上海作家。

著有《海上学人——一蓑烟雨任平生》《永不飘散的风情》《花园洋房的下午茶》《梧桐深处的别恋》《走近草根艺人》《在上海寻找上海》等城市文化主题专著。年出版的《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至今已多次重印,其电子书已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埃默里大学图书馆引进。

年与朋友共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面朝地中海的房子》。

年被评为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

年出版散文集《上海:精神的行走》(上下册),以作家的眼光去写城市的前世今生,用文字描绘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城市画卷。

席子

席闻雷,著名城市摄影师。年开始拍摄记录上海历史建筑和城市变迁等主题。

著有《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上海屋里厢》等。

参展中国第十五届国际摄影艺术展暨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韩国釜山国际建筑文化季;上海“彼此/transition群展。

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形镜上海——席子城市摄影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上海夜里向-席子的夜行影像日记”摄影展;举办《上海屋里厢》摄影展;“弄堂里的猫咪”——席子老房子系列摄影作品展等。

天潼路(油画)席子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a/9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种类型的纸张,百分之999的手帐e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1. 这些最早的杂货店,承载着上海人的
    2. 这种类型的纸张,百分之999的手帐
    3. 透明文件夹档案袋快递信封,英文怎
    4. 那封从汉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央
    5. 那封从汉代寄出的信,找到信封了金
    6. 央美416页的录取通知书冲上热搜这
    7. 中国美术学院考研初试注意事项建
    8. 主题诵读进校园蒙丽莎陈毅安无字
    9. 井陉美女教师为啥对这朵小花情有
    10. 初中去美国留学的条件都有哪些选
    今日推荐
    1. 兖州小城故事多丨ldquo衮rdq
    2. 这几首歌,唱给兖州听
    3. 山东一读就错的20个地名,读对3个
    4. 永远的海鸥,不说再见
    5. 亲爱的海鸥们,不说再见
    6. 工信部收回小米和北纬通信电信码
    热点关注
    1. 兖州小城故事多丨ldquo衮rdq
    2. 这几首歌,唱给兖州听
    3. 山东一读就错的20个地名,读对3个
    4. 永远的海鸥,不说再见
    5. 亲爱的海鸥们,不说再见
    6. 工信部收回小米和北纬通信电信码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