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甚明了,以结肠粘膜溃疡性改变为病理变化的疾病,以腹痛腹泻、稀便夹有粘液、脓血,伴有里急后重,但大便培养阴性等为特征。
此病常反复发作,累年经月不已,归属中医“肠澼”、“肠风”、“泄泻”等范畴,尤与《难经·五十七难》中所述:“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少腹痛”相似。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特点,“此利在下焦”,主张从肝论治。肝属木,司疏泄,脾属土,主运化,肝木和顺适中,则可助于脾运,若情志不遂,或偏嗜辛热,肝气横逆太过则脾伤,运化失和,则痛泻由生。病初气滞食积,久病入络而为瘀,气滞血瘀,瘀阻肠角则症见腹痛即泄,痛有定处而拒按,便夹脓血等。故临证善取王清任氏膈下逐瘀汤主之,疗效显著,此方以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加丹皮、五灵脂以活血化瘀为君,其中当归活血养血,能益久泻之阴伤,取桃仁得春阳升发之气,味苦下泄,逐瘀而不伤新血,二者相伍,具通因通用之妙;臣以乌药、枳壳、香附、玄胡等,理气止痛,以助血行;佐使甘草缓和药性。
此方逐瘀力强且药性趋下,功能清廓肠角之瘀积,推陈致新,使肠腑之气血得以调达。若兼见脾肾阳虚者,则可加入参、附以扶正达邪。应手后则应以参苓白术散善后,以巩固疗效。
斯某,男,56岁。泄泻三年,消瘦乏力一月。经钡餐、钡灌及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为胃窦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迭经西医治疗,症状无改善。
腹泻日行数次,便中夹有粘液,腹痛拒按,胃纳不馨,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肝郁脾弱乃其本,瘀滞交搏乃其标,治以膈下逐瘀汤。
药用:当归9克,川芎9克,桃仁9克,五灵脂9克,丹皮9克,乌药4.5克,香附9克,红花6克,玄胡4.5克,枳壳4.5克。4剂后大便已无粘冻,腹痛亦瘥,再服4剂,腹泻即止,诸症悉除,惟大便不实,遂转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助运,以预其后。
——摘自《颜德馨诊治疑难病秘笈》
乾麟谨识:
1.颜德馨教授在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实践中,总结性地提出“肠角瘀结”的崭新理论,倡导应用膈下逐瘀汤治之,取得满意疗效,开创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肠系疾病之先河。
2.中医学无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名,临床根据其腹痛腹泻,便夹脓血的表现,可以仿“痢疾”病辨证而施治。膈下逐瘀汤取桃红四物汤去生地,加五灵脂以活血化瘀;辅以香附、乌药、枳壳、元胡理气化滞,符合“行气则后重止,活血则脓血除”的治疗原则,方中加入丹皮清热凉血,也符合“大肠喜凉而而恶热”的生理特点。《医林改错》谓此方可治肾泻、久泻,确属经验之谈。
3.颜德馨教授治疗血证,推崇唐容川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已暌绝而不合……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之说,临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每在辨证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取大黄治吐血,生蒲黄治眼衄,花蕊石散治咯血、尿血,水蛭粉治小脑血肿等,多能获事半功倍之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a/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