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吴主任昨天发了一个公号《被动的生活经不起变化》。他谈到一则新闻:18日,湖北武汉一名女子在地铁站里啜泣,工作人员陈晨发现后上前询问,女子突然抱着她崩溃大哭。女子称其因为连续加班一个月,现在工作突然做完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去哪里。同时,女子表示自己不敢回家哭,怕吓到女儿。
她太难了。生活扑面而来,不容分说,连一个可以哭泣的缝隙都没有留给她。刚刚哭了一下,又被这无处不在的电子设备送上热搜。
我们现在有飞机,度假,高铁,手机,大学教育,甚至博士教育,海外教育,可是生活成本反而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在疲于奔命:房贷、车贷、老人的住院费,孩子的补课费、自己的养老钱......每一笔支出都在瓜分着那微薄的薪水。对于养家的人来说,赚多少钱都不够用。
没成家的年轻人可能还会被消费主义刺激,去买买华而不实的奢侈品,欢歌笑语地融入这个鲜亮的世界。他们笑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而中年人的英雄主义就不掺杂那么多文艺,什么热爱不热爱?多余!
成年人唯一的体面就是每天早上能够洗干净脸,出门上班。
医疗之外的往事
D,马来西亚人,男,61岁,因为呼吸困难来就诊。其实他两年前就已经开始呼吸困难了,这次只不过加重了而已。他的情况是主动脉窦瘤+右心衰(窦瘤破裂,心脏撕开一个小裂口,血液错流到右心室,造成了右心室长期超负荷工作,从而慢性心衰)。
医生跟他讲,这个病要想根治,唯一一条路就是手术,修复心脏裂孔;只用口服药的话只能短暂地缓解症状,最终还是要走向心衰的。
他说他是一个汽车维修工,工作一天就赚一天的钱。他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现在他尚健康,觉得养这么一大家子已经很吃力了。要再来个心脏手术,恐怕一家人都要揭不开锅。手术费大概要10万人民币左右,别说他是无法负担这个手术费的,就算能负担,他也有别的地方更需要用这10万块钱。
何况手术出差错了怎么办?他要是没了一大家子吃谁喝谁?
即使手术成功,术后要不要休养?要吧,那么休养这段时间谁赚钱?
即使手术成功,工作丢了怎么办?老板再雇一个人,分分钟把他顶走。他以后的饭碗怎么办?
没有人有能力回答他这些问题。最后他只拿了一些利尿药就回家了。
他说再坚持两年,他大儿子就毕业了。等儿子能养家,他兴许就能缓口气了。他充满希望。
英语里有个词叫wellbeing,指的的是人综合的健康情况。大体包括六个方面:
总体评价(你在这个生命阶段,是挣扎负重,还是茁壮成长?)
情绪健康(你快乐吗,忧虑吗?压力大吗?周围的人对你好吗?)
工作环境(你喜欢你的工作吗?老板对你怎么样?)
身体健康(疾病,肥胖,饮食等)
生活方式健康(你抽烟吗?饮食健康吗?定期运动吗?)
生活资源(你有清洁的水吗?有充足的医疗支持吗?有冬暖夏凉的房子吗?你家周围有很多树吗?)
在这几个因素里,医疗能管的地方也就是第四条和第五条。哈佛大学的菲利普教授说:2/3的疾病都是由于生活的选择造成的。这些选择有可能是人主观上犯的错误,比如每天狂吃外卖不运动。但更可能是客观条件让人失去了选择的余地,就像刚才这位放弃心脏手术的爸爸。这六个条件,又有几个人能达标呢?所以,其实健康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吧。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a/8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