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不管是单位还是家庭,送年礼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从古至今对人情礼俗的尊崇。但送什么从来不是一件随便的事,尤其是过年,我们中国人讲究“添福添寿”、还要有对新一年的祝福。
今年因“口罩”原因有单位送的年礼中加了药物、口罩等物品,虽然奇葩不符合我们对新年的憧憬但却颇为实用。其实不止我们年礼会收到奇葩的礼物,在古代人们过年也会收到一些奇葩有趣的礼物。
古人那些花样百出的年礼
宋朝时,皇亲国戚、百官在春节这天都要进宫给皇帝拜年,而皇帝而会每人赏赐一朵由绢纱丝帛制作而成的帽花给众人待在官帽上。
到了清朝,皇帝还会给高官赏赐自己写的“福”字。
送礼自古就有联络感情的意思。影视剧中,过年、过生日,各地的官员都会给京城的高官送“大礼”,这其实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史实依据的。
明清时期,快到春节时,各地的地方官员会给京官送“银子”,俗称“炭敬”。炭敬的金额还都不低,最少也要8两银子。不同金额的银票装在不同的信封里,而不同的信封还有雅称。四十两的写“四十贤人”,一千两的写“千佛名经”。
官员之间靠着年礼联络“感情”好办事,这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但除了联络感情外,年礼还能“报恩”。
咸丰年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幕府办公时,因恃才傲物得罪了不少官员被人“使绊子”,军机大臣潘祖荫因为爱才,上下为左宗棠疏通,才让其免了死罪。
此后,为报答救命之恩,左宗棠每年都要给潘祖荫准备丰厚的年礼,一千两银票外加一份厚礼。
以上这些年礼虽然有趣但尚在人情往来的范畴中,有“奇”却不“怪”,但《古今笔记精华》中“风俗”一篇中记录的两则送礼的笔记,就很奇葩了。
1、明朝张岱的《西湖梦寻》中记载:“五云山去城南二十里……宋时,每每腊前,僧必捧雪表进。
拿山上的学雪送人,这确实够奇葩了吧,“礼轻情意重”吗?
2、清朝戴延年在《秋灯丛话》中写道:“天都黄山之云海,相传为第一奇观。山中人往往以盒收之,纸固其口,作土物馈送。”
拿山上的云做礼物,确定别人能收到?今天我们卖空气是不是就受到了戴延年拿云当礼物的启发?
今年你家的年礼准备好了吗?有没有准备有趣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zlfa/10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