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药治愈2年多不愈的严重掌跖角化病
艾某,男,54岁。
时间:年3月20日,春分。
主诉:足底皮肤过度角质化,伴干裂出血2年余。
初诊:患者于2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足底皮肤过度角质化,开始时不以为意,但随着时间角质化增厚加重、面积渐渐扩大,引起了患者重视。先后在当地(南平松溪县)医院皮肤科就诊数次,均疗效不佳。后在福建省皮肤病院医院等医院就诊,均无明显疗效。两年多间,患处逐渐扩大,症状加重,角质化增厚加重、且角质化面积更加扩大,伴干裂、出血、因疼痛而无法正常行走,严重影响生活起居,患者苦不堪言。后经同乡介绍,求诊于我处。辰下:右足底后2/3部分的内侧皮肤过度角质化,前后方向出现一条长约15cm、宽约4cm、厚约0.3cm的纵行的角质化层,沿角质化皮肤的纵向的中轴上出现贯穿全长的裂口,裂口深至真皮层,裂口处出血、疼痛,行走不便,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根腻,脉沉缓,略涩。
西医诊断:掌跖角化病。
中医诊断:肌肤甲错:肺气不宣,瘀阻络脉。
治法:宣肺活血搜络。
处方:麻黄桃红四物汤合自拟“甲虫散”加减。麻黄15g,桂枝15g,杏仁10g,灸甘草5g,川牛膝5g,紫丹参30g,大桃仁10g,红花15g,生地黄15g,当归尾10g,川芎10g,赤芍15g。7剂,水煎服,日一剂,共煎煮3遍,混合3遍药汁,分成两半,一半药汁趁热放在保温杯内,少量频服,半天内喝完;另一半凉后放在冰箱冷藏,等前一半喝完后,再把在冰箱冷藏的药汁取出,煮沸后立即趁热放在保温杯内,亦少量频服,在剩余的后半天时间内喝完。另:自拟“甲虫散”1g/次,早晚两次吞服。(自拟“甲虫散”方:炙穿山甲25g、地龙干50g、地蟞虫50g、全蝎15g、蜈蚣20条,共研细末)
二诊:年3月28日,患者服药一周后,10多公分长的出血裂口愈合结痂,舌色转淡红,瘀斑变浅(见图一、图二),苔薄白,脉沉缓。效不更方,继续守方治疗,同初诊方7剂。
图一、图二(经服一周中药后,10多公分长的干裂出血即愈合结痂。)
三诊:年4月5日,清明。患者电话中诉,服完二诊7剂中药后症状继续好转。因患者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从南平松溪来福州就诊,就由我继续按前方原方邮寄14剂。
四诊:年4月20日,谷雨。患者继续服药2周后,足部增厚的角质化皮肤基本脱落(见图三、图四)。患者喜不自胜,自诉多年顽疾,终遇良医,心腹之患,一朝得愈。嘱其不可骤然停药,再按原方减少剂量,再巩固4周,按正常服药方法服用即可,不用再来复诊了。处方:麻黄5g,桂枝5g,杏仁3g,灸甘草3g,川牛膝3g,紫丹参10g,大桃仁3g,红花5g,生地黄5g,当归尾3g,川芎3g,赤芍5g。28剂,服法同前。
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图三、图四:(服用4周中药足部增厚的角质化皮肤基本脱落。)
按:
本病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皮肤过度角质化,属中医“肌肤甲错”的范畴。肌肤甲错者,即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多因淤血内结、津血不能荣润皮肤所致。《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曾论及肌肤甲错之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丸主之。《金匮要略》所论之证是“内有干血,肌肤甲错”,即表里都有瘀血之证,而本病例瘀血仅在肌肤(表),故非大黄庶虫丸所宜。瘀血仅在肌表络脉,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故病在肌表,当从肺卫论治。麻黄汤为自古以来的肺家第一方,宣肺之力居于万方之首;且桂枝配麻黄,能发越阳气,透达营血于肌表以荣养肌肤,真为正治此病之良方。有瘀血,就当活血,故用桃红四物汤。桃红四物汤亦乃活血化瘀千古第一方也,故用之无疑也。
瘀阻络脉,光用桃红四物汤活血仍无法迅速到达络脉,当予虫类搜络通瘀,余自拟甲虫散,以炙穿山甲、地龙干、地蟞虫、全蝎、蜈蚣共研细末药专力雄,乃瘀阻络脉之不二之方,不管表里、无论五脏六腑,只要络脉有瘀,均有奇效。
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意思是说,上焦部位最高,而近于表,所以治上焦的病,宜用如羽毛那样轻清升浮之品,否则药过病所。故有治疗肺表等上焦之病时,因邪在上焦者,则宜频服,少服。频服者,使药力在上焦产生持续作用;少量服者,量少则质轻,质轻则如羽而走上,轻清升浮,药液入口下咽,使流连胸中,有利于邪从表从上解。“少量频服”的服药法,亦是病愈的关键点之一。正如徐大椿所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皮肤病说复杂也复杂,从西医的角度看临床症状和病种千变万化;说简单也简单,谨记中医的“肺主皮毛”理论,治疗总则可归纳为8个字——“不离于肺,谨调营卫”。当然,五脏相关,也不能完全局限于肺,当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不离总则,随证加减。
[作者简介]:
郑敏麟,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中西结合脏腑学说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师从福建省名中医阮诗玮教授,是福建省著名中医流派“闽山学派”的第三代主要传人。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资助计划重点项目等4项课题,发表论文近40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福建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陈可冀院士-片子癀药业科研奖励基金三等奖、福建中医药大学“弘扬师德,爱岗爱生”征文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刊》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对中医的核心理论“脏腑理论”有独到见解和重大创新,是“中医科学脏腑理论”的创始人,行医20余载,擅长通过调理人体心、肝、肺、脾、肾等五脏六腑的平衡以治疗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以下疾病:
1、生殖系统疾病:女子不孕、月经不调、子宫腺肌症、内膜异位、子宫肌瘤、多囊卵巢、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等;男子不育,阳萎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
2、内科:久咳、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慢性结肠炎;术后肠粘连和肠梗阻;抽动症;紫癜等;
3、皮肤科:粉刺、面部色素斑、荨麻疹、顽固性口腔溃疡等各种难治性皮肤粘膜病。
4、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
如果您觉得写的好,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8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