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油厚朴是中国传统地道名贵中药材,主产于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双河小镇,又称为双河厚朴。恩施双河产区厚朴因产品质优、以紫色而油重为特征,故称“紫油厚朴”,其中双河桥的紫油厚朴以皮厚、质细、油性重、香气浓、断面棕色、内表深紫色,被誉为上品。
一、紫油厚朴传承
恩施种植厚朴历史悠久,相传年前后,当时廖、张、李、王、赵等姓人家利用这里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以栽种厚朴为主而约定成俗:凡生儿育女,须栽厚朴一坡(一般-株),待儿女长大成人,砍伐后剥皮,经加工出售,以备置婚嫁用品。
恩施市境内有百年树龄以上的厚朴树10多棵,在恩施还发现清道光二十一年(年)刻有府县颁布的种桑、植桐、栽漆、育厚朴、播乌桕劝令的石碑,在清代当地对厚朴的种植形成了特有的种植加工方式。在恩施市双河下坝村王家台还生长着一棵一百多年的紫油厚朴王老树,树高达9米,树冠达20余米,胸径达55厘米,需4人才能合抱。
二、紫油厚朴药物特性
紫油厚朴树为木兰科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型美丽,全身是宝,皮、叶、花、种子均可入药。树皮是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行气燥湿,降逆平喘。有化湿导滞、消炎消胀、止咳平喘等功效;而且皮越厚越值钱。花蕾也可入药,有理气开郁、化湿的作用。夏至前后,选树龄10年以上的成树采收。恩施紫油厚朴产量0吨左右,占中国厚朴产量的30%。厚朴花则在春季花未开放时采摘厚朴花蕾,稍蒸后晒干制得。紫油厚朴特性如下:
1.干皮:呈单卷筒状或双卷筒状,外表面黄褐,有细密的纵纹。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划之显油痕。断面纤维性,显油润。
2.气味:气香,味辛辣、微苦。
3.理化:厚朴酚、和厚朴酚总量(C18H18O2),干皮、根皮≥4.0%,枝皮≥2.5%,水分≤14%。
三、紫油厚朴药用史
我国自古用厚朴作肠胃病要药。厚朴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药材中所含成份主要是含笑花醇、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和异厚朴酚,并有少量生物碱—厚朴箭毒碱。具有温中理气,燥湿健脾,消痰化食的作用。可治腹痛胀满、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多喘咳、泻痢等症。利用厚朴配方的中成药就达多种,如藿香正气水、香砂养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舒肝丸、胃肠安丸等20多种常用中成药大品种的主要原料药就是厚朴。
厚朴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一味传统、大宗、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认为它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消痰平喘的功效。
《名医别录》载“厚朴,今出建平(恩施原属建平郡)、宜都极厚、肉紫色为好”。
苏颂也认为“皮极鳞皱而厚,紫色多润者佳,薄而白者不佳”。
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紫赤,故有厚朴、烈、赤诸名”。
《实用中医药》(年熊梦绪著)载:“厚朴产四川、湖北等地……以鄂西、川东一带生产的品质最好,……均以皮部肉厚达3分(即1cm)左右,香浓油多,质细色紫,嚼之无渣,味带辛辣的为佳”。
《湖北省林业志》载:“厚朴,恩施双河桥所产最为著名,皮厚、质细、油性重、香气浓、断面棕色、内表深紫色,称为‘老山紫油厚朴’,被誉为上品”。
四、历代常用中药选方
1.治腹满痛大便闭者:厚朴8两(24克),大黄4两(12克),枳实5枚(9克)。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
2.治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厚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10克,日三服。亦治反胃,止泻。(《斗门方》)。
3.治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香净)克,甘草(炙)75克,苍术(米泔水浸二日,刮去皮)克,陈皮(去白)克,上四味,为末。每服5克,水一盏,入生姜、枣子同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服之。或杵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盐汤嚼下,空心服。(《博济方》平胃散)。
4.治因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痰涎郁结,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紫苏叶克,厚朴克,茯苓克,半夏克。上细切。每服20克,水盏半,生姜7片,枣一个,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易简方》四七汤即《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5.治虫积:厚朴、槟榔各10克,乌梅二个。水煎服。(《保赤全书》)。
6.治中寒洞泄:干姜、厚朴等分。上为末,蜜丸梧子大。任下三十丸。(《鲍氏小儿方》)。
7.治水谷痢久不瘥:厚朴15克,黄连15克。锉,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细服。(《梅师集验方》)。
8.治咳而脉浮者:厚朴5两(15克)麻黄4两(12克)石膏如鸡子大(12克)杏仁半升(9克)半夏半升(9克)干姜2两(6克)细辛6克生小麦一升(20克)五味子半升(5克),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厚朴麻黄汤)。
9.治胃虚泄泻老人脏泄尤效:乌头(炮)1.5克厚朴(姜炙)、甘草(炙)、干姜(炮)各0.5克,每服5克水三合生姜二片煎至二合热服,并二服止。(《苏沈良方》健睥散)。
10.治思虑过当致便浊遗精者:厚朴(去粗皮姜制研末)克羊胫炭(再煅红窨过)50克,各研如粉虚冷甚者入炼熟朱砂25克水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至二百丸空心米饮下。(《宝庆本草折衷》引《刘信父方》秘真丹)。
11.食积气滞,腹胀便秘。该品可下气宽中,消积导滞。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若热结便秘者,配大黄、芒硝、枳实,以达峻下热结,消积导滞之效,即大承气汤(《伤寒论》)。
12.痰饮喘咳。该品能燥湿消痰,下气平喘。若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可与苏子、陈皮、半夏等同用,如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厚朴麻黄汤(《金匮要略》)。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桂枝和厚朴杏子汤(《伤寒论》)。
13.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亦可取该品燥湿消痰,下气宽中之效,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14.湿阻中焦,脘腹胀满。该品苦燥辛散,能燥湿,又下气除胀满,为消除胀满的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
五、常见食用药膳
1.厚朴炖老鸭
老鸭1只,厚朴6克。鸭去毛,合厚朴炖熟,食用老鸭,适用于病后虚肿。
2.茉瑰粥
茉莉花6克,玫瑰花5克,厚朴花3克,生山楂6克,大米60克,冰糖适量。
将大米淘洗干净,生山楂去核仁,三种花也冲洗干净,共人砂锅内,加水煮粥,粥熟加冰糖少许。早晚分食,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疏肝和胃,理气活络,适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脘胁不适疼痛,食欲不振,厌油腻。
3.厚朴香附猪肘
厚朴15克,香附10克,枳壳15克,川芎6克,猪肘克。将4味中药压碎,装入纱布袋,与猪肘共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去浮沫,再用文火煨至熟烂,去除药包,加适量酒、食盐、味精、酱油、糖等,再煨片刻,即可食用。喝汤食肉,用于黄褐斑及蝴蝶斑。
4.薏苡白蔻仁粥
藿香5克,厚朴5克,杏仁5克,白仁6克,苡仁15克,粳米30克。先将藿香、厚朴、杏仁、白蔻仁煎水取浓汁,再将薏苡仁与粳米同煮为粥,待粥煮好时兑入药汁,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服2~3次,用于消暑益气,养阴健脾。
5.白术厚朴肉蔻粥
白术10克,厚朴10克,肉豆蔻7克,粳米克。将前三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沸15--20分钟,滤取汁液,放人粳米,用文火熬煮成稠粥即可。随量服之,用于温中健脾燥湿,适宜于寒湿困脾型慢性腹泻者服食。
6.猪肚瘦肉厚朴汤
猪肚洗净,猪肚、红枣、苡仁(薏米),厚朴及瘦肉入煲内,放入4碗,煲4个小时,即可饮用。此汤水能开胃消食,对舌苔腻厚、脾胃湿滞、胃病初愈、便秘等都有疗效。
7.厚朴茶
厚朴10g、花茶3g。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温中下气,燥湿祛痰;抗菌。用物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饮食不消;痰饮咳喘;寒湿泻痢。来源于《传统药茶方》。
六、食物相克及禁忌:
厚朴恶泽泻、寒水石、硝石,不宜同用。厚朴不宜与豆类一起食用,因为厚朴中含有鞣质,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二者相遇会起化学反应,形成不易消化吸收的鞣质蛋白。另外,二者所含有机成分都比较复杂,同食可能还会产生其他不良反应,致使豆类难以消化,形成气体充塞肠道,导致腹胀。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①《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②《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④《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于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易华林谢谢你的厚爱与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