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大人小孩都对馄饨十分钟爱,不知大家会不会做呢?今天,我和姥姥一起学做馄饨。点评:第一句话显得多余。第二句话表意不明,是“我”向妈妈学,还是“我和姥姥”两个人都学?对策:开头应简洁,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最好。修改后今天早上,我和姥姥学做馄饨。(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也没有了歧义。)(二)原文姥姥先切好肉,然后再把榨菜放进去,馅做好了,我就开始包了。姥姥告诉我要调料,我就加了调料。点评:叙事没有过程,一句话就把过程讲完了,内容所以空洞。对策:应详写过程,即姥姥怎么做馅的要分步骤加以介绍。中间还发生了什么事等等都要叙述,文章内容才丰富。修改后只见姥姥“哒哒”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用力地切着肉,过了一会儿,一大块肉就被她这个“全自动绞肉机”给剁成肉末了。接着,姥姥又把“辣妹子”榨菜倒了进去。“绞肉机”又运转了一会儿,肉末变成肉泥了。馅做好了,我刚拿起馄饨皮准备一显身手,姥姥奔了过来,一手拿住我手中的筷子,我正在兴头上,诧异地问:“怎么了?”姥姥指指那儿的油、盐和鸡精,对我说:“你说呀?”我恍然大悟,赶紧去给馅放了点油、盐和鸡精,又使劲拌了拌。点评:姥姥怎么切肉,肉怎么又怎么由肉末变成肉泥,都有详细的过程。人物的动作如姥姥切肉是“哒哒”地挥舞着菜刀,“姥姥奔了过来,一手拿住我手中的筷子”描写细致生动。总之,过程很详细。(三)原文姥姥耐心地教我包馄饨,我照着姥姥教我的办法包,一会儿我就学会了包馄饨。点评:姥姥怎么“耐心地教我”很空洞,没有具体步骤。对策:一定要详写学的过程,即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要有具体的步骤,不能一句话概括,我学会了XXX.修改后姥姥先教我包,只见她先放了一点馅在馄饨皮上,又将蘸过水的手指在长方形的两个边的顶角上先弄了点水,然后忽然觉得馅不在中间似的,用筷子团了团,接着又把有水的两角皱的地方叠得整整齐齐,两角相对,再捏紧,又把两边捏了捏,这样就成了三角形了。最后把这个三角形的两底角和底边中点处弄点水,把两个底角的折放在中点上,这样,一个馄饨就“蹦”出来了。眨眼一看,还真有点像个精致的小信封。点评:包馄饨的具体步骤写得很详细,用了“先”“又”“然后”“接着”“再”“又”“最后”这一系列表示包馄饨的步骤的词语,这样就使得过程非常详细和具体。特别是“放”、“蘸”、“团”、“捏”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包馄饨的全过程。叙述也很生动。特别提示:写事情的详细过程可用以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过程写具体。(四)原文中午,我吃着自己包的馄饨,觉得很开心。(叙述平淡。)对策:要将“很开心”看来空洞的叙述变为描写。写出怎么开心。特别提示:结尾可总结全文,可升华主题,点明中心。修改后我照着姥姥教的方法包,一会儿我就学会了。为了加快进度,我和姥姥分工合作,由我放馅,姥姥包,不一会儿,一百多个馄饨就呈现在眼前。中午,吃着亲手包的馄饨,刚咬一口,芳香扑鼻,滋味鲜美。这滋味,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这份甜,是劳动的快乐!点评:结尾不仅总结全文,也升华了主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lsj/10789.html
上一篇文章: 宣传册设计基本步骤设计智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