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笔残墨(孔网店铺:思静阁)来源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题记:阅读是对精神的丰富,能让我的心灵变得细腻,从而看到世间更多的美好,体验人间更多的感动。它不是对物质生活的退让和妥协,而是一种相得益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会感觉压力颇大,总想找个出口,去喧嚣闹市宣泄也好,去寂静山林静养也好,都是为了回归到常态化的工作中。当然,生活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远远不止压力,而解决诸多问题的出口,便是阅读。找到阅读的入口,便是一切问题的出口。当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时,我们便能用奇妙的思维去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迎接生活中的美好或悲伤,去咀嚼每一次苦难或拥抱每一次成功。那么,如何找到阅读的入口呢?其实很简单,这取决于我们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可。阅读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我而言,阅读的重要性确凿无疑。或许我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足,哪怕是往前一步赶上穷了、退后一步穷赶上了、站着不动掉进穷窟窿了,但有了阅读,我总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生活偶尔一团糟的时候,我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一路泥泞,还有天边的闪烁星辰。阅读能够增长工作技能,这是不刊之论,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记得初来书城的几天,我对接手的文职工作较为生疏,领导安排的任务无法下手,于是不断开口问询,甚是难受。为此,我抓紧时间翻看各种文件,掌握了书城概况、发展脉络、公文格式与种类区分,辅以以往的编辑技能,工作很快就得心应手了,并喜欢上了这种读文、办文的简约工作模式。然而,阅读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局限于工作技能提升、工资逐年翻升上,生活并不止步于物质上的富足。不少时候,难忘的人在我的念念不忘中沉入了时光的谷底,百般滋味的生活片段如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远,正是有了阅读,我的记忆不时因这些文字被唤醒,在某一个时刻,在某一本书里,我的记忆就这么奇妙地复苏了,就如同在过往的某个梦里,我竟梦到了眼前刚刚发生的一幕。我曾试着写了一篇关于从小学到大学、从北京到深圳的宿舍生活,写着写着,那些片段攀着时光的藤,牵扯出了更多的片段,洋洋洒洒竟忆了七千多字。分享到同学群里后,大家讨论热烈,纷纷开始追忆青涩时光,热闹非凡,虽相隔一二十年,不少动人的故事如同昨日呈现。有人说,活在过去里的人是看不到未来的,但时不时忆起过去,方能不忘初心,不会发出“过往之我已非我”的感慨。是啊,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最终沦为了自己不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因为阅读,结识了一位朋友,他告诉我说,阅读是学生的职责,是工作的资本,是思想的自由,我是较为认同的。做组稿编辑兼审稿编辑的一段时期,阅读成了我必有的生活与工作:为了写文章,必须通过阅读找素材,而审稿的过程则贯穿着阅读。我读到了曾国藩的“打脱牙和血吞”,虽屡战屡败仍屡败屡战,最终从一个文人蜕变成了屹立于飘摇晚清的四大名臣之首,至病逝当天仍手不离卷。我读到了年逝世、享年98岁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南北战争带来的工业繁荣时期不断探索石油领域,据年2月的《福布斯》估计,他一生创下的净资产值为亿美元。在这些财富的背后,他有着颠沛流离的青少年时代,有着对贫民的尊重心态——他会静静地站在教堂外边,把一个个装着钱的信封悄悄塞给那些刚做完祷告的穷苦人家,他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和有趣的亲子教育方式。我也读到了一本关于银屑病患者的生存实录。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不带有传染性的皮肤病,被戏谑为“上帝的文身”,也是不死的癌症。正是因这不断结痂、不断开裂出血的“文身”,他们的生命有了别样的厚重,生活因此困顿,爱情因此凋零,生命因此失色,然而,他们中总有一批人,承受了常人触目惊心的眼神,面对着暂且无法根治的公论,写出了一篇篇令我垂泪的百样人生,以此去点燃那些银屑病患者的心灯,愿他们不要自暴自弃,不要遗世孤立,“阳光所到之处,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阅读引发了我的思考,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心胸。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良师益友,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有一位非虚构文学作家,因着对我的人生经历有些兴趣,时不时徒步来公司找我。我说喜欢诗歌,他便给我讲了近一个小时的诗歌发展史,从胡适、郭沫若、徐志摩讲到海子、西川、于坚,听得我兴趣盎然,于是又买了不少书;他花了很多时间去采访,去写保安、防损员、仓管、出租屋,去写工衣、打卡、流动人口证、暂住证,以负责任的纪实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jwzl/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