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不去的何止时间》这首歌很火,其中有一句歌词是“风又起叶落地,思念更浓郁,自别离未停息。”
今天睥睨君要讲的两位诗人正如歌词所写,自别离起,浓郁的思念,难以停息。
他们将离别后浓郁的思念写在诗文里,相互唱和,情深意切。
他们就是元稹和白居易。
元稹和白居易的最初相识是在公元年。
那年,他们同时参加贡举并登科,一起在秘书省当校书郎。
或许是下班时一起走了一段路,命运的齿轮便由此开始转动。
30岁的白居易和23岁的元稹成为了生死不渝的好友,并开始了长达30年的诗词唱和。
元、白两人才华势均力敌。公元年4月,两人一起参加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的考试,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并得到朝廷授予的官职。
元稹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也像很多刚步入职场的人一样,不懂得收敛锋芒,触犯了权贵,引起了宰臣的不满。
在公元年9月,元稹被贬为河南县尉。
白居易知道后,放弃了自己校书郎的安逸工作,也离开京城申调出任盩庢(今西安周至县)县尉。
公元年,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同年春,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今四川东部)审理案件。
在3月21日那天,元稹陪着白居易和白行简同李建一起游玩曲江池,还拜访了慈恩寺。
几人玩得正高兴,元稹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他睁开眼,眼前的人和景全不见了,原来那场同游只是一场梦。
元稹醒来后,邮吏告诉他,天已经亮了,马也牵到附近了,他这才清醒过来,原来自己不在长安,而在梁州,即古汉中一带。
于是,元稹以诗《梁州梦》来记录这场逼真的梦境: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就在当天,在长安担任左拾遗的白居易、白行简与李建相约,他们果真游玩了长安南郊的游览圣地曲江池,随后又前去拜访慈恩寺。
后来天色暗了,他们又一同来到李建家中吃饭喝酒。
三人在春花下饮酒,趁着酒气上头,抒发心里的思绪,折了花枝做酒筹来行酒令。
白居易大醉一场,看着手中的花枝,怅然不已,他想到了身在外乡的元稹。计算着路程,想来元稹近日应该是到梁州了,于是拿起笔写下《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白居易的这首诗与元稹的《梁州梦》隔着数百里,竟相互呼应,体现了元、白二人“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情谊。
两人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却能精准预想到彼此的行踪,这样心意相通,可见元稹与白居易友谊至深,非常默契。
上天或许很喜欢开玩笑,常让人们身处“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境况。
离别总是让人感到难以适应,离别后的思念来得悄无声息。
公元年,唐宪宗以元稹没有树立应有的威严形象为由,把元稹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
诏书下达那天,时任京兆府户部参军的白居易在翰林院值班,不能亲自送元稹离开长安。
于是,元稹提前在白居易下班路上等他,他们在永寿寺南相遇,骑着马在长安街上道别。
他们在白居易的住所分别,话别匆匆,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白居易便劝勉元稹保重身体,保持气节。
他以新作的二十首诗为赠礼,让元稹消遣时日。
微弱的月光探进元稹暂住在曾封馆的庭院里,照在新开的桐花上。
元稹读着白居易的诗文,思念满腔。
月也白,花也白,看起来冷冷清清,好似与这世界都隔开了。
院中已盛了满地桐花,元稹独自坐在灯前,一面感慨着世事无常,一面将桐花和月色拢到笔尖,落在纸上聚成《桐花诗》被装入信封,寄给白居易。
这一夜过得格外漫长,夜里的风带着寒气吹过,花、叶、露的味道都渐渐散去,眼前的春色也变得光怪陆离,一寸寸碎成离别。
对于这次的离别,白居易也颇为思绪难平,连梦里都是两人的相互关切。
白居易在梦里握住元稹的手,问他近来如何?元稹说自己非常思念白居易,可是没人能为他们传寄书信。
白居易忽然惊醒,还没来得及和家人讲这个梦,便听见敲门声。来人是个使者,送来了元稹的一封信。
白居易胡乱把衣服裹在身上,急忙拆开信来细读。
书信背面正是元稹那首《桐花诗》,白居易仔细读着,仿佛看见了元稹在冷清的驿馆里写这首诗时的孤独,看见了那满地的月光和桐花。
他想,“我如今昼夜思念着元稹,元稹对我的思念,大抵也是这样深切的吧”。
白居易反复吟诵此诗,一章阅读三遍,一句吟诵十回,短短八十字的诗,竟字字都比金银还要令他珍重。
“别时容易见时难”,元稹开始了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自此,元、白二人各自奔波,再少相见,只能以诗唱和,互诉思念,彼此激励。
公元年正月,元稹奉召回朝,他看着美丽的景色,回京的喜悦和升迁的快逸涌上心头,遂在长安东南面蓝田县的蓝桥驿留诗《西归绝句》。
同年,白居易因讽喻作品得罪了当权者,后又被冠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白居易前往江州的路途正路过蓝桥驿,他想起元稹可能也在半年前途径此处。
他想:元稹来时正是春日,他或许曾踩着还未消融的残雪,在城门下探梅花,而如今林下松针又铺了一茬,已金色尽染的秋天。
白居易细细留意着沿途的长亭短亭,试图寻觅好友来时的痕迹。
终于,他在蓝桥驿找到了元稹半年前所留下的诗,抑郁的心情因此转化为欣喜,写下《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在路上找到元稹的诗,像是找到了一份两人都心照不宣而又出乎意料的礼物。
通州与江州相距遥远,即使在交通发达的现代,两地通行也要几个小时,而交通不便且公务加身的元、白二人更是难以相见。
公元年时,两人已三年未曾见面,寄赠唱和的诗文已达数百篇,在对彼此的思念上依旧保持默契。
白居易原为了保存他们来往的书信,将这些诗文收藏在箱子里,某日,他突然想到,与其把这些诗文锁在箱子里,不如放在一个自己随时能看到的地方。
于是,他挑选了一百首篇幅较短又写得好的律诗,亲自抄在一扇屏风上,使自己抬眼就能看见,仿佛好友就在身边。
而元稹则苦于思念,把白居易的诗誊抄在墙壁上,他作诗来将这件事情分享给白居易: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
明明交通不便,书信难通,这两人却依旧心意相通,山遥水阔,也挡不住他们的深厚感情。
公元年,元稹在武昌暴病去世。
历史太长,元稹的死亡大概惊不起什么波澜。
白居易为他写了许多墓志铭和哀悼诗,可知己逝世的悲痛,哪里是寥寥数语能写尽的。
公元年,是元稹去世第八年。
一天晚上,白居易梦到自己拉着元稹的手说话,醒来后泪水打湿了枕巾都止不住,他写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来悼念故去的友人。
元稹九泉之下尸骨已寒,而自己也像一缕孤魂在人间飘荡,无尽的孤苦和悲哀如冰雪一般,冻得人肝肠寸断。
梦里和故友携手同游的场景,早已不能再重演,他只能从记忆力挖出一些往昔的回忆,才能慰藉这绵绵思念。
他只能悼念,悼念……
所以啊,趁着如今还能携手,好好珍惜那位“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的知交朋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tiao123.com/jcyjwzl/10256.html